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陶藝家王怡方個展「BORO」 以陶瓷構築海的顏色與記憶

2023/03/18 07:00

睽違兩年,藝術家王怡方於台南漁光島森初藝廊舉辦個展BORO,詮釋他心中關於海的剪貼與情感。(森初提供)〔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藝術家王怡方睽違兩年,於台南漁光島森初藝廊舉辦個展,以海的意象,融合各式珍貴回憶,將人、時間、辛勤工作的勞動過程,刻劃在創作之中。

王怡方以日本青森的傳統拼布工藝BORO為靈感創作。(森初提供)「BORO」是王怡方延續著最初哈瑪星中漁民及護士割闌尾故事,藉由各式相異的陶作技法,呈現獨特的勞動之美,也詮釋靠海的人工作過程的誠實與感動。相傳高雄哈瑪星早期許多遠洋漁船的工人,由於出海多日,擔憂船上衛生不佳,出海前都習慣先割盲腸,民國55年在哈瑪星開業的柯外科,醫師最高紀錄一日曾經開了58台。王怡方將哈瑪星的故事意念,融入本次的主題 「BORO」,延伸更抽象卻更具體的陶作形式,以光影、質感、觸感,讓人有無限想像。

王怡方詮釋站在岸邊,看著浪一步一步靠近,波紋在岩上迸出浪花的景象。(森初提供)「BORO,襤褸,日語ボロ,是源自日本青森的傳統拼布工藝,因寒冷且布匹稀少,村民們將常用的麻布或舊被褥碎布拼湊縫製成工作服,經年累月呈現出或深或淺的靛藍色。對我來說 BORO 像是海的剪貼。縫縫補補的痕跡如同浪來回拍打在沙灘留下的泡影,歷經風霜醞釀出獨特的藍,也是紮實勞動後所留下的,具有層次的美。這次在台南森初的個展,望著漁光島的海,以一幅陶瓷製作的 BORO 展開,把被海風吹蝕的、被陽光曬褪色的、最後留下來的那些,燒進脆弱斑駁的陶瓷碎片,重組構築成壁掛雕塑,並創作系列的茶道具、花器與版畫,透過不同的釉燒表現,拼貼出我心中關於海的記憶。」

金工作家蘇健霖,特地為王怡方量身訂製的提樑壺把及置茶道具。(森初提供)本次特別邀請金工作家蘇健霖,特地為王怡方量身訂製的提樑壺把及置茶道具,以銅、銀及珍珠搭配瓷器,如同珠寶製程般協力完成茶具珍品。

王怡方作品。(森初提供)

暌違二年,王怡方從過去的時間符號,轉化為更多思考的抽象方式呈現。反覆實驗思考,將平面轉為立體、拼貼化為雕塑。以海藍色調,用陶的厚度、破碎縫補的拼貼創作,展現出最珍貴的製作過程。展覽自3月18日至4月22日,於漁光島的森初藝廊展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