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台史博與日本國家級博物館合作 2024年跨國共推「東亞海域與台灣」特展
台史博館長張隆志(左3)率領團隊與日本歷博館長西谷大(左4)及山田慎也副館長(左1)合影。(台史博提供)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為呈現台灣在世界發展史的重要價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台史博)籌備2024年「倚海而生的島與人—東亞海域與台灣」特展(暫名),由台史博館長張隆志率領策展團隊赴日洽談借展文物,預計展出16至17世紀跨國貿易相關文物,重返台灣躍登世界歷史舞台時刻,東亞海域文化交流的豐富多元面貌。
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前館長久留島浩名譽教授(中)及賀申杰項目研究員(左),為台史博張館長(右)導覽常設展第5展示室「近代」展示廳。(台史博提供)
台史博團隊於5月29日至6月3日前往日本訪問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以下簡稱歷博)、神戶市立博物館(以下簡稱神戶市博)等單位,這是繼2017年「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台日震災」特展、2021年「東亞體育世界的台日運動交流」特展後,台史博第3度與日本國家級博物館歷博共同合作展覽。
台史博表示,合作聚焦於16至17世紀東亞海域,預計明(2024)年4月9日至9月8日首先於台史博推出「倚海而生的島與人—東亞海域與台灣」特展,將台灣放在17世紀的東亞及世界史脈絡中觀照,呈現亞洲視野中的台灣。2024年11月26日至2025年1月26日於日本歷博展出「歷史·文化中的國姓爺」特展(暫名),探討台灣及日本的歷史與文化中,不同時代及不同視角下,鄭成功形象的轉變。
台史博表示,歷博館藏的16至17世紀跨國貿易相關文物,包含南蠻漆器、屏風、阿蘭陀燒、火繩槍等物件,其見證16、17世紀東西文化交流下物質文化的豐富多元面貌。而當時日本人繪製的相關世界與亞洲地圖,以及中文書籍(和刻本)的翻印,也顯示隨著貿易往來,所產生的情報交換與知識的交流現象。
神戶市立博物館館藏,像是長崎唐館交易圖卷、繪有世界地圖及台灣的陶瓷與青花盤皿等,展現16至17世紀東亞地域內各海貿城市的人際往來,與貿易帶來的文化藝術移植、混雜及互動交流,明年度台灣觀眾將有機會在台史博先一睹為快。
台史博團隊也拜會大阪的國立民族學博物館(以下簡稱民博)訪問,針對民博所藏日本時代曾任職台南州立台南第一中學的內田勣老師的資料庫建置,進行合作討論。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