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第十九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決審會議紀錄】詩不是要說不痛不癢的話

2023/11/10 05:30

詩不是要說不痛不癢的話

第十九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決審會議紀錄

時間:2023年10月3日下午2時半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唐捐、陳育虹、陳義芝、鴻鴻、羅任玲(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孫梓評  攝影:潘少棠

第十九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決審現場。(記者潘少棠攝)

會議開始,基金會報告:本屆共收到五○二件來稿。由隱匿、游善鈞;夏夏、李長青;葉覓覓、孫梓評等六位委員分三組進行初審,選出四十七篇進入複審。初審委員得以每人一篇,推薦心中值得進入決審的篇目,在複審時參與計票。再由複審委員顏艾琳、楊宗翰、鯨向海選出十五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委員公推唐捐當主席,五位評審針對作品發表總體意見與評審標準。

陳義芝:我因為當過編輯,認為詩要能傳播,好的作品要有飽滿的感性。如果一首詩只發洩自己情緒,沒事情可寫,就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無法動人。寫的人儘管費盡心思也未必是好詩,因為詩不應該變成雕蟲小技,詩被認為是語言的藝術,可能是文類中最容易耍弄的,但「玩」要有其意境。這次我選出幾首很喜歡的詩,有的構思出奇,為事物創造新面貌;有的則是感受深沉,如果是情詩,是非常赤裸熱烈的,另外也有對現實有所批判者,頗有意義。

陳育虹:徵文辦法中說「嚴禁抄襲與代筆(包括AI)」,讓我想到2016年達特茅斯學院有一次調查,把人類的作品跟AI所寫的對照,發現音樂很容易被AI取代,小說和新聞也可以混淆一下,詩卻幾乎全被猜出來哪個是機器寫的哪個是人寫的。其中有個得過普立茲文學獎的評審說,AI所寫,欠缺一首好詩的流暢性,文法、詞彙的表達跟語言的運用,有點不倫不類;另一個在MIT任教的老師說:詩應該來自對人有意義的經驗,那才是詩的生命,因此可以判斷哪一首詩是人寫的,因為每一首詩都是人的經驗。我們當評審也是一樣,每一首詩都是一種關切與涉入:情詩是涉入一個人的情感,社會議題則是涉入一件事情。對人有意義的事情,我們才可以寫到詩裡去。此次大部分作者文筆都有程度,我們可以讀出來這是否他體會很深、願意涉入的一件事。此外,有些人表達很複雜,但細節多、不一定就要話多。我希望讀到一些能馬上吸引我的文字,有的詩細節很多,但是很平淡,沒有衝擊性,我就會先放開。

羅任玲:此次作品共同特色是對生命或生活有深刻思索,不管選擇什麼題材,親情愛情或社會,跟以往讀到有點不同,這批作者思索愈來愈深,也因各有千秋,取捨有某種程度的困難,十五篇中大概有十篇都值得得到名次。我最終選擇的標準:一,題材特殊性。有些題材稍微普通一些,很多人都可以寫出來。二,表現手法獨特性。雖然詩是比較高級的抽象語言,但作者的魅力與否,很容易能展現。這也是詩能否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三,詩的藝術性。超過四十行的詩,其藝術性就是比一首靈光一閃的短詩難度高了很多,作者是否可以在四、五十行內,從頭到尾展現駕馭文字與思索結構的能力,都是詩最後能否成功的關鍵。這三點我尤其重視獨特性。有些作者很努力在寫,但就是少了一點什麼——能不能寫出你自己的詩,或只寫出和別人差不多的詩?固然與作者才情有關,但也關乎鍛鍊,就像運動員。我可以讀出作者是否長期鍛鍊其詩的肌肉。

鴻鴻:讀到好詩是一種快樂,跟一群高手一起討論詩也是一種快樂。所以來當評審是很開心的事情。此次作品水準非常高。我選擇的原則有兩點:一是時代性。由媒體主辦的文學奬,不應只是面對永恆或抽象的讀者,還應有對當下社會發聲的意義,要能面對實際的讀者,今年選出來的詩,應該和五年前、十年前很不一樣才對。二是個人性,某些題材為什麼要你來寫?你到底寫出了什麼?無論題材大小,非常私人的東西也可以有其時代意義。

唐捐:我也高度評價這一次入圍的作品,讓我們眼睛一亮。讀完有一些感想:首先,寫詩一定程度上是語言的試驗,詩人負擔責任,讓這時代的語言變得精純與美好,所以,如果能勇敢進行語言試煉,是值得鼓勵的。若與對岸詩壇相比,我們這十年的年輕詩人,應該還可以更勇敢做試驗——試驗完,怎樣到達藝術是另一個議題。第二,詩要能撩動世界,假如世界太穩定,要撩動它,讓它不安;如果世界太混亂,要有讓世界和諧或穩定下來的力量。總而言之,詩不是要說不痛不癢的話,詩人一定是站在世界面前跟世界對話,講出讓讀者或評審心動的話,這樣的撩動,一方面與外在評論有關,二是關乎時代內在思維的變化,應該會有一些消息藏於其中。其三,詩學有其基本道理,一首好詩即便做試驗,也不是要用很魯莽、滅裂的方式,要能合乎詩學。人是血肉之軀,我滿重視人的可感受性,在詩裡面,這常是抒情的力量,或者說,詩的音樂性來自血肉之軀的體驗,我們愈有藝術的磨練跟自覺,才華就比較容易落實。兩者若能相互平衡就是最理想的作品。

經評審協商,決議首輪投票,不分名次,各圈選五篇,結果為:

四票作品

〈廢田,冷海,曠野中的白矢〉(陳育虹、陳義芝、鴻鴻、羅任玲)

〈殺雞的人〉(唐捐、陳育虹、鴻鴻、羅任玲)

〈門前冥想〉(唐捐、陳育虹、陳義芝、羅任玲)

〈自拍流出〉(陳育虹、陳義芝、鴻鴻、羅任玲)

二票作品

〈養一條狗叫荒荒〉(陳育虹、陳義芝)

〈夏日的山水畫〉(唐捐、陳義芝)

一票作品

〈漫性處方籤〉(唐捐)

〈北漂〉(鴻鴻)

〈蓄勢〉(唐捐)

〈佇客廳睏中晝〉(鴻鴻)

〈回收場〉(羅任玲)

○票作品

〈蝸居〉、〈我很好〉、〈引導寫作:如果我有超能力〉、〈因為它在那〉

未獲票作品不列入討論,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的作品進行討論。

一票作品

〈漫性處方籤〉

唐捐:此詩主題清楚,語言有跳動的狀況,但懂得用音樂推動詩句,節奏感有一定的魅力,只是結構沒有做太多經營。

羅任玲:我本來也考慮這首詩,病痛很多人寫過,此詩卻有奇妙視角與幽默感,題目使用「漫」和廟裡的「籤」都有巧思與慧心。可惜詩中的「你」出現多次,但沒有掌握好人稱變換,尤其最後一節是較大敗筆。

唐捐:似乎開頭兩句,就是為了解釋整首詩人稱分歧的混亂狀況。

(唐捐放棄此篇)

〈北漂〉

鴻鴻:這是一首幽默的成長紀事,從詐騙電話開始寫,寫出個人成長歷程。最後兩節特別好,結尾很直爽,有一種傷感。

唐捐:作者有意識操作淡化的技巧,看起來是靜靜地、安詳地說,但內心有其感慨。

(鴻鴻放棄此篇)

〈蓄勢〉

唐捐:這首詩的語言,是文學獎較常見的典型的美好,題材有代表性,說出一個年輕人追求過程的徬徨,分行斷句比較圓熟,讀起來很順暢,結構、敘述很穩當,詩行也飽滿,相較之下沒有那麼閃亮的意念。

(唐捐放棄此篇)

〈佇客廳睏中晝〉

鴻鴻:我心裡幫台語詩留一個保障名額,這幾年台語詩發展滿好的,過去台語詩可能有種「目的性」,這首詩則有一份從容,語言使用也很美妙,比如「洗衫機起童」。意象,聲調,都很有意思。

陳義芝:這首詩我讀了好幾次,略有一些疑惑。不知道我這樣的判讀對不對:感覺整首詩的詩意,不是以文字符號建構,而是聲音符號轉化成意義所完成。我會思考在這樣的比賽中,到底能不能和其他的詩擺在一起比較?這首詩當然有它的清順,有情節,也有內涵,只是它也需要那麼多的注釋……

羅任玲:一首詩不論它以何種語言完成,藝術性都應該是優先考慮的。〈佇客廳睏中晝〉這首詩很安靜,很美,而且有一種簡單、天真的趣味。我想它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註解太多,雖然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但一首三十六行的詩卻有超過三十個註解,無論如何都會造成讀詩時的干擾。而這麼多的註解是否有其必要?以及在不同的語言之間如何拿捏轉換,這些都是必須思考的。

唐捐:作者用台語去寫,跟其他的華語詩一起比賽,有其艱難的地方。但作者有其用心,用字參照《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這其實是現在比較提倡的方式,但一般讀者還沒有接受那標準化。因為所謂的「標準」,不只是約定俗成,還需要一點政策的力量。因此作者被迫安排很多註解,這也顯現出他的不得已。這是一首很有鍛鍊的台語詩,拿「在客廳睡午覺」當詩題也有一點出奇,語言的操控和音樂性,都很用心,因為一般台語詩會把說話成分放得比較重,說話感太強就犧牲了音樂性、抒情性等。但台語詩也在追求藝術化的過程之中。於是〈佇客廳睏中晝〉就像一隻漂亮的孔雀跑進烏龜王國來選美,我們是烏龜王國……

鴻鴻:我選這首詩,也是想標注一種「時代性」,因為台語詩正邁向一個不同的時代與美學。當台語慢慢往標準化的路上前進,我們的下一代完全以這樣的用字去學台語,他們慢慢長大,會寫出很多這樣的作品,不只是詩,還包括其他文學作品。這是一個過程。至於為什麼還需要那些注釋,那是寫給我們這些還不習慣台語標準字的人看的。我感覺這首詩不是用華語寫完翻譯成台語的,其「氣口」與思維完全是台語的。它當然不一定要得獎,但能讓我們重新正視這些問題。

(鴻鴻放棄此篇)

〈回收場〉

羅任玲:讀這首詩,彷彿走進北美館看見一個裝置藝術,這主題過去比較少人寫,詩是有趣的,而且非常生活化,有其思索。但因為我還有其他喜歡的作品,沒有非常堅持。

(羅任玲放棄此篇)

二票作品

〈養一條狗叫荒荒〉

陳義芝:詩不管用深奧雅言或親切口語來寫,構思角度要很特別。通常在詩裡寫「詩」不見得討好,因為往往把「詩」提到第一高位,或乾脆說「寫詩沒用」,但作者對待「詩」不迎不拒,為「詩」創造另一面貌,甚至把「詩」化為伴侶;荒荒這條狗,就是「詩」。整首詩雖沒有特別警句,但藉著荒荒演繹生活,滿有味道的。有一些句子也很好,比如「生活忽然有了自己的修辭」或「我們學著對屋簷謙卑」,不是拗口扭曲的故作文青語言。

陳育虹:這可能根本是一隻流浪狗,所以叫荒荒。我覺得作者在問:詩跟一隻流浪狗,你更需要照顧什麼?詩是理想跟虛幻之物,狗是現實中需要照顧之物,在夢想跟生活之間如何妥協?如何在現實中發現現實的樂趣?這是非常生活化的一首詩,兩個人加上一隻流浪狗,寫出詩跟生活的關係,很多細節,沒什麼廢話。生活跟現實就是需要我們放棄很多,最貼近人的抒情詩就是得用最日常的題材寫出來。

羅任玲:日常生活幾乎都是平淡小事,因此也比戰爭、疫情等特定主題更難寫,功力不夠就會變成流水帳。這首詩的巧妙就是加入那一條叫做荒荒的狗,讓整首詩有了主題,隨著荒荒奔跑,整首詩出現一種流動感,那重複也形成歌謠,而歌謠就是民間生活。最後兩句並且把整首詩都提高了起來。

鴻鴻:這首詩最好的地方,就是這條狗的名字叫荒荒。作者試圖辯證生活比詩重要,因此不寫詩之後,「生活忽然有了自己的修辭」——但生活本來就有自己的修辭,為什麼要不寫詩才意識到此事?除此之外,很多情調是好的,也把狗寫得很好。

〈夏日的山水畫〉

唐捐:整首詩語言在很濃跟很淡之間,亦有清雅處,完成一幅主題並非很鮮明的畫,用很多小美感堆積起來,與其說是描繪山水畫,更像記錄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沒有鮮明的主要意象,是比賽中不太有利的地方,但語言操作滿成熟、迷人的。

陳義芝:此詩呈現淡淡的哀思,彷彿用一幅畫寫生死離別,把生死這麼重的議題寫得清雅,語法輕盈推進,是很不容易的。因表達含蓄,整首詩很幽微,死亡像只是去到另一個空間,所以,我們甚至無法分辨:到底是你死了,還是我在你的世界裡面死了?「我會畫個無限好的夕陽給你」讓人想起楊牧〈淒涼三犯〉:「你必須記得我畫過成羣的蝴蝶/領你走到一棵比畫中稍高尺許的/白楊樹」。最後一節稍嫌可惜。

唐捐:確實可能是用死做隱喻,實寫愛情,不落痕跡。

羅任玲:這首詩藉著山水畫,寫死者與生者間的迷離關係,有它獨特之處。作者對生死也有頗深的思索和領悟。可惜的是部分段落比較弱,應該還有斟酌的空間。

四票作品

〈廢田,冷海,曠野中的白矢〉

陳育虹:現實議題,很明顯寫風電,作者思路非常清楚,講一件想抗議的事,可是沒有盛氣凌人的說話。這是一個寫作者的特質,他可以寫得非常偏激,但他沒有。畢竟詩外無人,人外無詩。整首詩有對話的人,像實地採訪,一種在場的涉入,不是買空賣空的寫法。他看到,他聽到,他感覺到這些事情。除了第二段從一個老女人寫到大自然的死亡,也用各種角度來觀看,包括海上風電等。把風電葉片形容為「白矢」,是一個很大的意象。通篇寫了很多,但不像報導,是詩的寫法。儘管有關切有涉入有質疑,態度卻很敦厚。

陳義芝:就像多年前大家關切國光石化的海邊生態,這首詩寫海邊村莊因為風力發電的滄桑變化,沒有使用奮激的語言,而是寫出地方的人的生活艱辛,有些語言不錯,比如第二章寫風機一直轉,「整個鎮上只剩下糨糊似的語言。」或是寫巨大風扇發出的聲音,「蜂群聲、囁嚅聲、尖嘯聲」。但也有語言比較生硬的部分,比如「養出他二十年一身的風骨」。結構上,二三四的分章毫無疑問,第一章如果要對應底下二三四章,在「白紙黑字的條文」裡加上「風力」或「發電」等伏筆,會使整首詩更加嚴謹。但畢竟是一首對台灣現實課題滿有意義的作品,詩不能離開人世。

鴻鴻:寫得非常好,有很多細節是驚人地好,比如老農簽地契那一段,「筆桿/愈來愈黏」,或寫風力發電的風機「是收割海風的使者」等,既寫實又有詩意。寫實是你真的在那個生活裡頭才會認識到的細節;他特別記下來,詩意就出現了。

羅任玲:這首詩一開始的「廢田」是指岸上風力發電,「冷海」是海上風力發電,「曠野中的白矢」則是兩者,題目都照顧到了。四段連結很好,第一段看似沒有直指風力發電,其實農田廢耕被收購,就是暗示,這讓它保有曖昧詩意。此詩動人處是既真似幻的荒涼情境,接近電影場景的蒙太奇鏡頭,語言高明,轉場也毫不突兀。第四段寫維修人員的指尖,事實上就是一種批判,但不直說,寫出詩裡最難掌握的一種朦朧。

唐捐:此詩題材,結構,表現的豐富性都沒有問題,局部語言確實有些比較蕪雜的成分,有些修辭不是很完美,某些細節可以寫得更暗示性,但由於它有別的優點,其蕪雜反而提升到風格的層次。作者對局面的控制是滿好的,在有限篇幅中,很完整把這個議題所涉及的底層的矛盾與困難都表達出來,其風格不是一般詩的鍛鍊性與壓縮式的,很精準淘汰掉不想講的東西,就像換幕時切掉不必說的。其語言有藝術性,但不是我想像中比較乾淨俐落的表現方法。

〈殺雞的人〉

唐捐:此篇有點像小說或戲劇,透過一名說話者,講述一件傷痛往事,語調不讓人感覺控訴,而像在寫人物。因此整首詩有兩條線,不全然是控訴阿叔,也把阿叔當成角色經營,語法帶有高明的反諷色彩,雖然我們知道這姿態是刻意做出來的,但這樣的控制需要相當的技巧,作者不想直說但我們都知道暗示為何,暗示性使他的詩更有力量。

陳義芝:這首詩曖昧性十足,可以知道作者想要揭露或批判,但有部分文本表達,情節稍微不清楚,比如「一隻雞還在冰箱裡躲貓貓」,如何「五萬次回頭」?以及,阿叔脫下褲子,如何不是驚動雞,而是「驚動滿地粟米」?包括最後說「像阿叔一樣厲害」,是怎樣厲害?似乎寫得比較玄虛。

陳育虹:這首詩寫得很好。寫一個小男孩怎樣被他的近親侵犯,他用了一些其實很強烈的話,形容公雞玩偶被卡車輾過,點出「侵犯」是怎麼回事,那種黑暗的場景都出來了。第三節講到脫下褲子裸露,滿地粟米,雞飛狗跳的不安,小男孩非常單純就像「水晶剔透」。第五節,「我不乖,我還是痛」,那是一個小孩受驚又不敢講話,扭動脖子就像雞一樣,看得人心驚肉跳。後面寫阿叔想用一部卡通安撫那男孩,他也想試著忘記那些事情;再寫到阿叔個人性傾向,阿叔像兩面人,在阿母面前是一個弟弟,背面則是一個性侵犯,這都存放在敘事者記憶中,但他不能講,所以那個夏天他學會了腹語。是讀起來滿沉痛的一首詩。

鴻鴻:這篇讀起來很像小說。第四節寫「就能找到深處的白嗎」,那是什麼?應該是指純潔?但把意念給意象化時,有點太理所當然。後頭寫「阿叔跟貓貓要來金色的假髮」,阿叔是一個性侵犯,但又有變裝癖?兩者是否有矛盾?

羅任玲:這是首Me Too的詩,題材相當特別,作者很像電影導演,鏡頭鎖定在一個沉悶、無人知曉的夏日午後,所發生的事只有阿叔知,男孩知,還有那些無知的雞。詭異的荒謬場景處理得非常好,已經長大的人回憶童年往事,因為拉開距離,也讓讀者得以參與惡夢般的緊張感,親身經歷底層人物的生活片段。可惜結尾也有一點刻痕,雖然「長大會像阿叔一樣厲害嗎」應該是反語,但有一點刻意製造的效果。

〈門前冥想〉

羅任玲:此詩關於生死的思索深刻,情感動人,前面小川安娜的引言是整首詩最重要的引線,給了作者寫這首詩的啟發。鏡頭從年近半百的新手父親為女兒換尿布開始,鏡頭來到那年夏天祖母入殮,又轉到情人含羞的貝殼,又轉到臥榻的母親,再轉到妻子,最後回到女兒身上,結構非常完整,貫穿整首詩的是連綿不斷的海洋意象,作者既是父親,也是孫子,兒子,情人,丈夫,幾乎一個男人一生所能經歷的角色都被他寫進去了,也幾乎觸及所有年齡、身分的女性,架構龐大,就像一片廣大的海洋裡有無數的人交織的悲喜一生。其深刻與美麗是這十五首詩中罕見。可惜,第二節結尾有點語病,作者可能花了一些心思調整,還找不出更好的表達。最末稍微有點刻意,但不影響整首詩的精采。

陳育虹:整首詩從女性陰部發想,他做為旁觀者,從祖母,情人,母親,妻子,女兒三代看下來,將女性陰部視為生命著陸的灘頭,因此才會出現這麼多海洋意象。我們確實會從潮來潮去等聯想到女性跟水的關聯。而一如看到歷史才會看到將來,當詩寫到最後,作者已經想像到將來。有人寫細節會過多累贅,但他不會,順理成章,層層推進。很難得有一個人可以把一個題目想得這麼細,至少我自己都沒有想這麼多,詩讓我們重新省視一件事情。

唐捐:這首詩滿快就吸引我,特點是用男性角度來看他想寫的題材。很迷人的地方是它有敘述性,也有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抒情性,有些字眼帶著近乎崇拜的視角,使這題材超越了性的層次,廣大,深刻,達到美感與哲思,思索著生命的層次。他的技巧,特別是語言,熟練,又不至於圓熟到平掉。

陳義芝:以前沒有人這樣寫過「生命之門」,他卻從頭到尾都在凝視與思索生命所從出。可說是很徹底的身體書寫,有些描寫很隱微又準確。構思也很周延。我只有一點小的困惑,不知道其分節的用意,整首詩分節為二十三行,十一行,四行,不知道作者是否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鴻鴻:這首本來在我的五名之內,後來把名額讓給台語詩。我對結尾「輕撫女兒姿態如俯身/上岸,像虔信的使徒——膜拜」有一點意見,因為那等於把整首詩藏在後面的情感說白了,亮了底牌。

〈自拍流出〉

陳育虹:臉書偶爾會回播一張過去的照片,或許這首詩也是相似情況,因為一張照片想到過去人事。作者感情很深,從自拍回憶起年少輕狂,「曾經是啤酒的香菸的深夜的祕密的」那兩句,用很隱喻的方法來寫;後面又寫「反轉鏡頭微笑自拍」,年輕人那種自戀的樣子都感覺到了。接著很浪漫寫如何拍攝天空拍攝雲,「也沒關係」非常口語,但你可以讀出他的想法,彷彿你離開也沒關係,做為敘事者的「我」還是想「奉獻火山裡全部的活」,付出不求回報,因為我是我,但「現在都是空的了」。一張照片讓他想起所有的沒有,那些雖然過去了但沒辦法迴避的,原來都還在。讓他有一點恍惚。整首詩寫得很清淡,深刻就在清淡裡面。詩裡的情感不必鬼哭神嚎,卻能把現代人的感情盡付其中。

陳義芝:描寫感情經歷,失去而落空的一首詩,敘事者感傷「自拍流出」,曾經充滿憧憬,以為可以如何,其實不然。曾經為對方赤裸,已經發生,所以沒有了不在場證明。過去未必都是溫暖的,現在都空了。這題目太厲害了,我當它是一個「意象」,以前沒有過。因為有手機才有「自拍」,有電子媒體才有「流出」,藉此形容兩人關係,語言乾淨,用詞特別,包括「素顏葷體,小草的順服野獸的吼」都很有意思。

鴻鴻:這首詩是天生的詩人寫出來的。其他有些詩雖然也寫得好,但很用力,這首詩行雲流水,很自然把許多精妙意象鋪陳開來又完全沒有離題。「乾乾淨淨簡直像一張信紙/輕易為誰摺成紙飛機就朝窗外射出去」,這種動感,線條,意象,非常漂亮。「是放一把火/燒掉對吧?」有口語味道,節奏感又好。「自拍流出」確實是頗具時代性的現象,用此來描寫很傳統的情感狀態,很有意思。

羅任玲:用許多許多「曾經」串連起來的追悼詩,追悼滾燙的青春情事。這毋庸置疑也是一首情詩,情詩難寫,要能不流於爛俗,作者的才情和語言是很重要的。「天空藍得夠浮出月光的時刻」,這句子一般人絕對不會想到,是作者語言的才華,也就是這種驚人的迷幻的美感,才營造出一首詩必要的質地。因為太多人都在「作詩」,這首詩沒有那種造作感,所以確實是天生的詩人。此外,許多詩敗筆都在結尾,這首剛好相反,最後神來一筆,讓整首詩的沉重感輕盈了起來。

唐捐:「自拍流出」在語境上應該不只是重看自己拍過的照片,似乎多半會指私密照,作者略有一點轉換,用這個來寫情詩,就很有點子。儘管如此,其中幾個段落,不知為何還是會有性的聯想,包括「每次你身體離開時,都帶走一部分的熱」或「奉獻火山裡全部的活」,當然那也是情詩很自然的一部分。真的也是技巧不錯,還有一種隱密在其中,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讀起來有迷幻的美感。因為他讓愛情不是只有精神性,還包括某些身體感。語言流暢自然,每走幾步就有亮點吸引人停下,乍看沒有很用力寫詩,但經營語言其實有天生詩才,分行斷句也很獨特,不是平常華麗感覺,卻能製造詩味。

所有作品討論完畢。進行第二輪投票,一票作品盡皆放棄,評審決議從剩下的六篇作品逐篇給分,最高6分,最低1分,結果如下:

〈廢田,冷海,曠野中的白矢〉23

(唐捐4分、陳育虹4分、陳義芝4分、鴻鴻6分、羅任玲5分)

〈自拍流出〉23

(唐捐2分、陳育虹6分、陳義芝6分、鴻鴻5分、羅任玲4分)

〈門前冥想〉22

(唐捐6分、陳育虹5分、陳義芝2分、鴻鴻3分、羅任玲6分)

〈殺雞的人〉16

(唐捐5分、陳育虹3分、陳義芝1分、鴻鴻4分、羅任玲3分)

〈養一條狗叫荒荒〉12

(唐捐1分、陳育虹2分、陳義芝5分、鴻鴻2分、羅任玲2分)

〈夏日的山水畫〉9

(唐捐3分、陳育虹1分、陳義芝3分、鴻鴻1分、羅任玲1分)

因〈廢田,冷海,曠野中的白矢〉與〈自拍流出〉同分,評審經過又一次審慎討論,決議舉手表決:〈自拍流出〉獲三票(陳育虹、陳義芝、鴻鴻)獲得本屆首獎,二獎為〈廢田,冷海,曠野中的白矢〉,其餘則依分數高低,三獎為〈門前冥想〉;〈殺雞的人〉、〈養一條狗叫荒荒〉並列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