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國寶 台南學甲慈濟宮6國寶葉王交趾陶將展開修護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文化館保存的6件國寶將展開修護工作,28日將送往中科院進行科學檢測,再送到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進行修護。
慈濟宮公告說,葉王6件國寶因進行修護,下週二(26日)至明年6月30日不在葉王交趾陶文化館展示。
學甲慈濟宮收藏葉王交趾陶作品249件全台最多,其中「加冠、晉祿」、「合境、平安」、「胖、瘦羅漢」3組6件交趾陶,原位在拜殿、三川殿等廟頂,因最完整和最具代表葉王的交趾燒工藝、具特殊歷史意義,在2014年被文化部指定國寶,是台南市第一次有文物被指定為國寶,並創下國內民間典藏古物獲指定為國寶的首例。
文化局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林喬彬說,慈濟宮6件國寶約在清咸豐10年(1860年)慈濟宮廟體重修時所製作,約有163年歷史,需要進行檢測和修護,200多萬元修護經費來自中央補助、市府配合款和慈濟宮自籌。
文資處說,6件葉王交趾陶國寶進行修護之前,須進行詳細的檢視紀錄的科學檢測分析後,才能擬訂修護方針,對症下藥。未來也會先局部修護測試,確認修護方式和藥劑能有效達到達到修護效果,再進行全面清潔、加固、填補和全色等修護工序,以解決交趾陶國寶現有的劣化情況和潛在危害風險。
6件國寶將先送往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進行CT斷層掃描,了解交趾陶內部結構,如內部金屬線材、灰泥和後人添補之水泥等分布情形,並做為後續移除交趾陶上後人添加水泥之修護評估依據。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