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以為是京戲小史!原來是工作權呀 《贋作鍾馗》4/12登場
朱陸豪(右)將與德國資深演員Ulrike(左)演出對手戲。(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2024戲曲藝術節」邀請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進行創作,編導劉亮延透過德國戲劇巨擘貝爾托特.布萊希特其故居臥室中的一幅鍾馗偽畫,連結朱陸豪一度膾炙人口的《鍾馗嫁妹》,由朱陸豪與德國紐倫堡國立劇院演員Ulrike Arnold演出對手戲,特別邀請了高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團長薛熒源,擔任鍾馗傀儡戲偶的演師。
布萊希特故居中的偽畫並非台灣常見威猛兇狠的鬼王鍾馗,而是鍾馗較為少見的憂慮文人形象,對著這個形象,布萊希特曾創作了〈懷疑者〉一詩,詩中提及「創作者怎麼懷疑自己、以及懷疑自己的作品」,編導劉亮延由此破題下筆,展開《贋作鍾馗》的創作研究。
《贋作鍾馗》主視覺以極為隱晦的方式比喻藝術工作者對藝術實踐的複雜心緒。(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提供)(記者董柏廷攝)
劉亮延表示,「這齣戲引用了幾個布萊希特的文本,除了他針對梅蘭芳的《打漁殺家》所寫的著名文章之外,還有一篇短篇故事,以及一篇回應導演皮斯卡托舞台劇《美國的悲劇》的評論性文章。後面兩個文本,不約而同都提到了工作機會的問題。布萊希特一旦描述起渴求工作機會的人物,就顯得特別激動。他的意思似乎是,渴求勞動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即使他們渴求的心已經讓他們喪失了作為一個現代人的體面,那也是值得尊敬的。」
劉亮延透露,排練過程中,他突然意識到比藝術工作更核心的問題,「原先我想要談台灣京劇史,但加入了布萊希特的觀點、同時經歷排練溝通之後,我發現工作權,才是更重要的主題。布萊希特對於渴求工作但卻毫無機會的現實憤恨難平,他似乎是用了相當情緒性的語彙,希望搖醒社會公民的良知。請尊重人的生存權,請讓我工作。」他回歸到「人」的基本生存,探究工作權,「民間藝人也好,公家藝人也好,除了工作勞動換得收入,其他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之中,確實一點都不重要。」
此作在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與朱陸豪的職涯歷程之間交互對比,論述著演員與演出、作品與社會的矛盾,隨著演員藝術生命被打開、分析,呈現出藝人對藝非同一般的愛。將於4月12至14日,在台灣戲曲中心連演3場。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