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港口青年努力憶起來!「未記持」22組藝術家基隆美術館開館首展

2024/04/15 21:10

基隆美術館開館展「未記持(bē-kì-tit)Immemory」,即日起至6月30日展出。(記者董柏廷攝)

〔記者董柏廷/基隆報導〕基隆美術館開館展「未記持(bē-kì-tit)Immemory」邀請策展人林宏璋,集結22組國內外藝術家,探索台灣十餘年來當代藝術的「歷史轉向」,並以基隆城市為背景,通過藝術家的田野調查和研究,反映出歷史、記憶與未來之間的複雜關係。由基隆市文化局與水谷藝術共同主辦,即日起至6月30日,在基隆美術館展出。

策展人林宏璋表示,展覽概念源自於對台灣當代藝術「歷史轉向」的反思,以及對基隆地方性的想像、回顧與展望,「展覽以基隆為座標聯繫記憶,主要探討關於主體性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國家、地域,從過去延伸到現在,都是歷史的原因,建構出『未來記憶』,也形同給未來的備忘錄。」

致穎,〈文化館〉,裝置、鋅合金、放大鏡、硬幣,尺寸依場地而定,2018-20224。(記者董柏廷攝)

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家致穎〈文化館〉,挪用中國在2003至2005年發行的「寶島台灣紀念幣」設計作品,除了指涉發行紀念套幣的做為政治宣傳的弔詭,同時,也加上數位代幣支付工具等如比特幣、支付寶等符號,企圖討論去中心化的隱喻。藉此連結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的關聯,致穎說明,「未記持」中的〈文化館〉研究,與近日同步進行的個展「鬼魂與深藍海」中〈科技城〉一樣,「都是對於未來的討論,只不過在討論未來之前,目前手邊已有的史料是很有幫助的參照。人類技術的發展是從書寫到影像,也視為『記憶外部化』的過程,去中心化的技術相應的是對於極權技術的另一種想像,當然這也是當代藝術創作的本質。」

張乃仁,〈平新東聯〉,紙箱、錄像、輸出、鐵件,尺寸依場地而定,2019-2024。(記者董柏廷攝)

藝術家張乃仁作品〈平新東聯〉以父親經營紙廠的經驗,以及目前仍在營運的紙箱工廠經驗相照,透過錄像作品模擬貨輪載運包裝過的商品從基隆港出發,討論全球產業鏈中物流產業與資本主義的關係,「我的父親以前做紙箱時,他的紙箱因為物流產業而能運送到世界各國,我以台灣物流跟世界的連結,探討小型經濟體影射龐大歷史與資本主義的結構關係。」藉此窺探台灣經濟發展史與台灣中小企業生存困境的因果關係。展覽詳詢基隆市文化局官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