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輕量出發、展覽先行 倡議8年的國家級建築博物館落腳鐵道部園區

2024/05/14 20:50

建築文化中心相關位置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文化部長史哲今(14)日宣布,文化部已擇定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0號建物做為建築文化中心基地,將於2026年正式對外開放。倡議成立建築博物館長達8年的立委吳思瑤表示,「史哲部長在卸任前完成這件美事,思瑤要獻上最大的肯定與感謝。」

史哲今日出席「518國際博物館日」記者會時指出,博物館數量、質量等於一個國家文化力的指標,「建築可說是社會裡面最大型的雕塑」,代表著台灣社會空間的美學,期盼從建築文化中心開始,進行完整的研究、述說台灣的建築脈絡,讓國人及世界看見台灣精彩的建築美學。

台博館鐵道部園區20號建物包含1、2樓及屋頂層。(文化部提供)

史哲表示,文化部經徵詢建築界並實際會勘後,擇定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20號建物做為建築文化中心基地,預計投入1.6億元,進行內部展場空間規劃、裝修及策展,雖然基地不大,但以「輕量出發、展覽先行」模式,在2026年正式對外開放。史哲認為,選址在鐵道部很適合,因為台灣的車站也是台灣現代化建築的開啟,「所以我覺得利用這樣的空間趕快來進行,再投入固定的經費,也是為台灣多加一個博物館都得好事。」

吳思瑤也於會後透過臉書說明,催生「台灣建築文化中心」,歷經3任文化部長,波折不斷,為建築博物館預作準備的建築圖稿文物徵集工作已進行10多年,再者,台灣近年的官方或民間的建築展覽火候能量已足,甚至在建博館實體館舍未建構前,已率先加入ICOM世界博物館組織,多年來的國際交流合作已有具體成績。5月3日再次邀集建築界專家會勘場址、正式敲定,「終於在史哲部長全力協助下,完成選址宣告上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