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平鎮棒球場周遭昔日地景曝光 「瞧橋」老照片展勾在地情懷

2024/11/14 15:27

計畫策展人巫秀淇,活動逾80位民眾提供照片,挑選近50張老照片展出,盼引發民眾對空間的關注討論。(記者黃政嘉攝)計畫策展人巫秀淇,活動逾80位民眾提供照片,挑選近50張老照片展出,盼引發民眾對空間的關注討論。(記者黃政嘉攝)

〔記者黃政嘉/桃園報導〕火車晃晃駛過桃園市平鎮區中豐陸橋底下的情景,未來鐵路地下化後將不再復見,由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平鎮區公所主辦,新勢社區發展協會發起「瞧橋」老照片展,包括中壢國中前身中壢農校、平鎮棒球場周遭昔日一片水稻田、平鎮國中頂樓遠眺周遭地景等近50張罕見舊照,現於中豐陸橋底下的人行地下道悄悄展出。

平鎮棒球場昔日周遭水稻田情景。(記者黃政嘉攝)平鎮棒球場昔日周遭水稻田情景。(記者黃政嘉攝)

展覽可見一張平鎮地區民國60年代的大照片,是協會少數找到尚未建造中豐路橋的地景,該照片由平鎮國中退休老師湯武雄提供,昔日年輕時於平鎮國中屋頂上俯拍整個當時為鄉公所、棒球場周遭景象,主辦單位放大照片,做為展覽意象,吸引多人駐足觀覽、拍照。

計畫策展人巫秀淇表示,因為未來桃園到中壢這段鐵路將全面地下化,中豐路橋將面臨拆除,社區很多長者經歷從沒路橋到有陸橋,也有一出生就有陸橋的世代,因此以中豐陸橋及週邊地區為範圍,透過許多訪談,逾80位民眾提供照片,從中挑選近50張老照片作展出,希望藉由老照片調查過程中,引發民眾對這個空間的關注與討論,而未來拆掉陸橋後,這裡還是屬於在地人的空間,如何規畫、凝聚在地想法給公部門參考,是計畫很大的初衷,此外,人行地下道很長一段時間沒人在走,久而久之變成街友盤踞的治安死角,把照片拉進地下道展出,讓髒亂空間開始變得不一樣,為其附帶價值。

平鎮區新榮里長鄧秀真表示,以前念中壢國小,遠足會到義民廟,看到義民廟老照片就像回到以前,特別親切有感,雖然有點不捨,但為了地方繁榮,不得不拆除路橋地下道做建設,所以號召里民,一起用照片懷舊。

85歲的新榮里民余雪枝,展出以前親手拍下女兒穿著中壢高中制服,在現今為德育公園,昔為學校宿舍旁的照片,「和大家分享過往的在地回憶,也是很難得的經驗」。

中壢區洽溪里民蔡玉英今年78歲,她特別展出自己21歲從月眉里嫁來洽溪里先生家的結婚舊照,「年輕拍的照片很清楚,可以回憶當天結婚情景」,她不好意思地分享,由於不習慣拍照,所以結婚照表情顯得僵一些。

71歲平鎮區新勢里民張先生表示,以前小時候,平鎮區都是一片稻田,老街溪都是乾淨的,居民在溪邊洗溪,後來世代更迭,時代演進,環境事物持續改變不停,看到每張老照片都有懷舊感覺。

平鎮區長蕭巧如表示,「瞧橋」老照片展覽是平鎮區社造活動的一環,藉由老照片保留當地記憶,未來鐵路地下化後,這裡將會整個大改變,之後可能再也看不到陸橋景象,因此社區發展協會與多位里長發起活動,串聯在地文史工作者,提供老照片欣賞,讓許多長者透過照片看到昔日生活情景,格外有意義。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