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國台圖《原民之眼》繪本發表會 為教育現場拓展原住民文化
國台圖偕同繪本創作、教學現場,開架《原民之眼》繪本,扎根原住民文化。(記者翁聿煌攝)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國立台灣圖書館以座談會形式舉辦《原民之眼:19世紀首批原住民日本遊歷》繪本新書發表,由國台圖館長曹翠英主持,並邀請原住民文史及教育界、繪本創作者座談,融合原民視角、兒童文學及教育觀點,促進不同領域的對話,展現國台圖在推動認識台灣多元原住民族文化的努力。
國台圖在座談會中展示原住民相關書籍。(記者翁聿煌攝)
曹翠英表示,國台圖為推廣讀者、教師等近用館藏,將《蕃人觀光日誌》做繪本編譯,讓史料生活化與通俗化,成為國中小的學習資源教材,繪本歷史為19世紀末,總督府技師帶領10位鄒族、布農族等原住民族頭目到日本遊歷紀錄,呈現走讀體驗的文化觀光史,也是日治時期台灣與日本不同風土民情的寫實記錄。
繪本從原住民自己的踏查視角,讓新一代孩子透過繪本來深刻體驗,同時也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精髓,成為國中小老師現場教學的補充教材。
曹翠英說,座談會4位與談人,分別來自原民會、教育實務及兒童文學領域,用不同視角展開對話,重新認識這段歷史,雖然過往的歷史中難免有傷痛,但如何還能擁有客觀史實,留下厚重的包容與文化感染力,是在座談中想傳達的內涵與視野。
鍾興華表示,透過繪本釐清日治初期原住民族歷史並非易事,這本繪本以重點精髓方式點出日本帶領當時原住民頭目到日本遊歷目的,但對話中又見原住民仍保有對自己文化的珍視,很值得外展推廣。
劉淑芬以教育現場角度說明《原民之眼》繪本出版提供第一線教育工作者,以原民觀點檢視過往教學內容,做為老師課堂補充教材,不僅限於社會或歷史領域,在藝術課程也是好教材。
兩位作者黃惠鈴與許育榮分享在轉譯為繪本中千迴百轉的心路歷程,解讀史料須考證呈現當時時空背景與脈絡,在創作過程中,抓出繪本核心軸線,忠於原住民族當時的情境對話,讓讀者能夠體會,確實相當不易。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