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塵封一甲子16mm膠卷 修復重現宗教與地景

2024/12/26 16:44

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60年前拍攝的舊膠卷,修復重現塵封一甲子歷史。(記者蘇孟娟攝)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60年前拍攝的舊膠卷,修復重現塵封一甲子歷史。(記者蘇孟娟攝)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台中市保安宮日前整理漏水地下室倉庫,意外挖出塵封60年的16mm膠卷等影像,經人修復並考據後,赫然發現是出自台灣首部35mm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攝影師何錂明之手,記錄一甲子前保安宮南下進香等宗教與城市地景,因台灣早年宗教活動少有影像記錄,多僅存照片檔案,台中文史復興組合指出,這批宗教紀錄片對台灣電影史和地方文化保存意義重大。

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塵封一甲子16mm膠卷,張凌文(右)修復重現塵封一甲子歷史。(記者蘇孟娟攝)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塵封一甲子16mm膠卷,張凌文(右)修復重現塵封一甲子歷史。(記者蘇孟娟攝)

保安宮常務委員呂宗倫指出,保安宮是台中市舊城區中華路夜市及竹廣市場附近居民的重要信仰,建廟明年屆75年,因地下室長年漏水,5年前配合建廟70週年時進行修繕,赫然從地下室中挖出舊膠卷,逐格查看膠卷中的影像,模糊辨識似乎是跟進香有關,經連繫逢甲大學教授李建緯及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牽線,找到影像收藏家張凌文協助幫忙修復,終讓保安宮塵封一甲子的歷史重見天日。

張凌文指出,保安宮找到三批膠卷,其中一部16mm的膠卷是在1963年拍攝的無聲黑白膠卷,另有兩部是8mm的彩色膠卷,則是時隔10年後拍攝而成,因年代久遠又欠缺良好保存,膠卷有多處脆化或褪色,他經檢視修復斷裂處,其中黑白膠卷有50多處剪輯痕跡,說明當時經過編輯處理,內容更具紀錄片的特質。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創辦人格魯克指出,經考據後發現影片拍攝者何錂明是台灣第一部35mm台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的導演、台灣電影始祖何基明的弟弟,也參與該部電影拍攝,這卷已有60年歷史的黑白影像,紀錄保安宮1963年前往台南進香的歷程,除記錄儀式、三千人追隨的盛況,也有沿途風景,呈現台灣五〇年代的宗教與地景。

格魯克指出,包括記錄台灣大道的早期街屋、跨越台中路上空的鐵橋「火車路空」,往南行經西螺大橋、西螺福善寺、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麻豆代天府、西安宮、南瑤宮、南鯤鯓代天府等地的宗教舊形象。

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塵封一甲子16mm膠卷,修復重現塵封一甲子歷史,今在保安宮試映。(記者蘇孟娟攝)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塵封一甲子16mm膠卷,修復重現塵封一甲子歷史,今在保安宮試映。(記者蘇孟娟攝)

呂宗倫說,保安宮當年是台中市第一個引進培訓八家將的廟宇,影像中就記錄難得的八家將影像實證;格魯克說,台灣現在的早期宗教記錄多以照片為主,少見影像記錄,何錂明拍攝的影像以時序記錄,應是當年就有意做成紀錄片;因影像珍貴,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典藏修復處也有派員前來確認膠捲保存狀況。

呂宗倫指出,對於保安宮的歷史以前多僅能聽耆老口述,但近年耆老凋零,很多歷史無人言傳,明年逢建廟75週年,塵封60年的紀錄片出土,對傳承宗教歷史甚至讓新生代了解信仰中心的過去,更盼藉影像回味過去,能喚起城市記憶與社區凝聚力,為文化傳承做出努力。預計明年1月4日會公開放映紀錄片,讓更多人見證這段過去與台灣的宗教歷史。

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塵封一甲子16mm膠卷,修復重現塵封一甲子歷史,廟方喜見傳承文化重見光明。(記者蘇孟娟攝)台中75年保安宮挖出塵封一甲子16mm膠卷,修復重現塵封一甲子歷史,廟方喜見傳承文化重見光明。(記者蘇孟娟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