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家許家維《矽晶小夜曲》日本展出 以藝術詮釋台灣晶片奇蹟
台灣藝術家許家維受邀在日本森美術館展出《矽晶小夜曲》,結合VR與AI技術作品,透過浮標與影像的互動,讓觀眾不用戴上頭顯就能觀看 VR,從影像中看到浮球的視角。 (記者林翠儀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報導〕台灣當代藝術家許家維受邀在日本森美術館「機器愛情:電玩、AI與現代藝術」展中,展出結合虛擬實境(VR)與人工智慧(AI)技術作品《矽晶小夜曲》,台灣半導體產業打造晶片奇蹟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台灣的藝術家則以創作實踐這段科技的旅程,讓參觀的民眾不禁讚嘆「不愧是台灣」。
去年獲得第10屆歐洲「Eye藝術與電影獎」的許家維,目前人在荷蘭駐村創作,無法出席在森美術館展出開幕式,圖為去年他在台開展時拍攝。(尊彩藝術中心 Liang Gallery 提供)
許家維這次是受到文化部駐日台灣文化中心與森美術館合作邀請到日本展出,許家維近年多次在日本參展,這是他第二次受邀在森美術館展出。許家維在去(2024)年獲得第10屆歐洲「Eye藝術與電影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台灣藝術家,也因為這個獎項讓他受邀在荷蘭駐村創作,所以這次無法親自到日本參加開幕儀式。邀展單位之一的森美術資深策畫人田篭美保表示,許家維是台灣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新媒體藝術家。
許家維的《矽晶小夜曲》描述一段矽晶片從初始的石英砂物質轉變成數位科技產品的過程。(記者林翠儀攝)
許家維這次展出的《矽晶小夜曲》,全長5分鐘,是在去年推出的全新作品,以遊戲引擎搭建虛擬的沙灘場景,結合實拍的水下大提琴演奏和工研院拍攝的實驗室AI技術關鍵的CoWoS晶片製程,並以AI生成的音樂,吟唱有關沙灘、晶圓、AI技術,描述一段矽晶片從初始的石英砂物質轉變成數位科技產品的過程。AI創作出來的背景音樂具有宇宙空間的孤獨感和喚起鄉愁的淡淡哀傷。
擅長運用科技重新詮釋政治、歷史與台日關係等主題的許家維,這次展出的《矽晶小夜曲》是他首次嘗試結合VR與AI技術的創作。他以懸吊在展場空中的「浮球」取代VR鏡頭,展場中長條形的VR影像會隨著浮球的擺動改變方向,觀眾不需要戴上頭顯就能觀看VR,從影像中看到浮球的視角。
另外,為呈現無塵室裡晶片製程的氣氛,作品展示的房間也換上了黃色燈管,一進到展示區,馬上就能聯想到無塵室。
駐日台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右)參觀許家維作品,由森美術館資深策畫人田篭美保(左)導覽說明。(記者林翠儀攝)
台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表示,許家維參展作品結合最新AI科技及VR的創作,以晶片半導體為出發點,激發無邊的想像,有如台灣文化正面臨的困境,文化部正克服種種難關,希望透過各種創新的方法,將台灣藝術傳達到國際。
森美術館今年舉辦的「機器愛情:電玩、AI與現代藝術」展,邀請美國、日本、韓國等各國12位藝術家作品參展,展期從2月13日至6月8日。參展作品皆為結合遊戲引擎、AI、VR的當代藝術作品,參展藝術家運用虛擬空間的大數據做為創作素材,呈現最先端創新美學與影像創作技術,激發藝術面臨大AI時代來臨的各種可能性。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