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廢棄物變身文創露營風提燈(影音)
新竹縣新埔青農楊智平用廢棄梨枝結合水梨套袋,添點芒草、稻穗做成的露營風文創提燈。(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新竹縣新埔鎮是高接梨之鄉,每年因嫁接梨穗或採收修枝,生出大量的廢棄梨枝,過去農家向來就是放一把火,燒了,但青農楊智平考慮空汙、溫室效應等,把廢梨枝結合水梨套袋,添上稻穗、芒草以及LED燈,打造出一盞盞充滿露營風的小提燈,讓農產業的廢棄物有了文創的新活路。
新竹縣青農楊智平(左)用廢棄梨樹枝結合水梨套袋等創作出帶有露營風的小提燈,讓老爸楊金鑫(右)也忍不住大讚,讓大家耳目一新。(記者黃美珠攝)
楊智平家約有1甲高接梨園,每年1、2月嫁接梨穗而剪掉的徒長枝,加上7到9月採收時期的修枝,年可產出約5噸的廢棄水梨枝條。若再加上每年要用上的6000多個水梨套袋,儘管部分可回收再用,但整體為了栽種高接梨而生出的廢棄物量依舊可觀。
接穗或是採梨產生的廢梨枝,光在楊智平家的果園1年就高達5噸。(記者黃美珠攝)
其父楊金鑫說,以前處理這些廢棄物就靠一把火,梨枝燒成了灰最後變成肥料。後來有空汙、溫室效應等問題,到了他這一代開始用碎木機把枝條打碎做成堆肥。
不到30歲的楊智平,大學畢業就返鄉務農,面對前述驚人的廢棄量,他則著墨要有更多元的去化方式,甚至最好能變身成為農家的另一桶「金」。
圖右下的生物炭,也是新竹縣新埔青農楊智平廢棄梨枝再利用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記者黃美珠攝)
他首先想到用梨枝做文創筆,後來又注意到保護高接梨的水梨套袋本身防水,再加上新埔是花燈的故鄉。
於是他拿廢梨枝做骨架,拿用過的套袋做成了燈罩和底座,裝上LED燈,再添一些芒草、稻穗點綴,就成了一盞既不怕風也不怕雨、帶有露營風的文創小提燈,實用又有古拙美,手作起來也不難,因此平添了他們農場一項有趣的DIY體驗,見過這盞創意提燈的人莫不都眼睛放光。
新竹縣新埔青農楊智平用廢棄梨枝結合水梨套袋,添點芒草、稻穗做成的露營風文創提燈。(記者黃美珠攝)
前述成果像是劑強心針一樣帶給楊智平更多的想法,於是他想把廢梨枝跟汁多香甜的新埔梨結合,正在研究如何用廢梨枝打造出不一樣的高接梨禮盒,希望透過別出心裁的包裝,提升新埔梨的質感和市場新鮮感。
楊智平還計畫跟湖口木酢達人陳偉誠合作,把廢梨枝做成不同用途的生物炭,除了可用來改良土質,也能是除濕包等生活好物。
楊智平利用廢棄梨枝的樹皮所研發的「梨染」絲巾。(記者黃美珠攝)
另外一如新埔知名的「柿染」,楊智平則是拿廢棄梨枝的樹皮萃取顏色後推廣「梨染」,或直接用這些乾燥後的枝條做出一些簡單的裝置藝術佈置家居空間,開啟了大家對廢棄梨枝更多的想像,也讓傳統農業有更多元發展的可能。
新竹縣青農楊智平(左)用廢棄梨樹枝,帶領新埔梨產業打造出文創提燈、梨染絲巾、生物炭以及裝置藝術等,開啟傳統高接梨產業的新發展,讓老爸楊金鑫(右)也很得意。(記者黃美珠攝)
廢棄的梨段木,在新埔青農楊智文跟老爸楊金鑫的互相激盪下,化身裝置藝術。(記者黃美珠攝)
新埔高接梨全國知名,每年梨園如圖上方的徒長枝等枝條廢棄量也驚人。(記者黃美珠攝)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