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堂光影的背後 史前館推花東教堂展盡覽7教堂
〔記者劉人瑋/台東報導〕白冷會修士傅義在台灣設計許多美麗的教堂,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即日起展出其在台東的7座教堂設計手稿,教堂在融入台東的山景中呈現出另幅特殊景致,教堂內也靠著傅義的設計導入自然光源,讓教堂內散發出神聖光輝,令人望而生敬。史前館表示,觀眾將有機會深入了解台灣東部的歷史發展,見證這群跨國、跨文化及跨族群人士的生命交會。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記者劉人瑋攝)
展覽呈現傅義修士在其建築生涯中設計的七座重要教堂,包括長光天主堂、小馬天主堂、泰源天主堂、桃源天主堂、寶桑天主堂、都蘭天主堂與台東基督長老教會。藉由手繪建築圖、七間教堂教友與神職人員的口述分享,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記者劉人瑋攝)
史前館表示,「聖堂光影:白冷會傅義修士花東現代教堂建築展」源於2007年傅義修士捐贈229卷2649張建築設計圖給史前館典藏,展場重建傅義修士工作場景、擬真教堂場景,詮釋傅義在設計教堂時對於教義、空間與光影的深刻思考。觀眾可體驗教堂內的光影變化,感受傅義修士如何透過設計創造神聖氛圍。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記者劉人瑋攝)
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說,教堂不只是一棟建築,展出的教堂手稿和還原教堂樣貌可看出這是跨族群與文化的聚點,每間教堂都代表著與土地的連結,反應出修士們為台灣的奉獻。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記者劉人瑋攝)
史前館表示,傅義修士亦是一位建築師,他為花東地區設計了四十餘座教堂,教堂如同種子悄然改變當地的面貌。傅義修士的建築語彙樸實、純粹,回應著土地的氣息。線條簡潔、結構穩健,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這些教堂沒有華麗的裝飾,卻有最溫柔的光影—陽光透過木質格柵、玻璃窗與拱形天頂,灑下神聖的光束,猶如天主的臨在,無形卻始終相伴。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記者劉人瑋攝)
展覽呈現許多當年設計手稿以及教堂模型,甚至還原傅義修士當年工作室。(記者劉人瑋攝)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