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看見台灣國貿實力 古蹟原英商德記洋行「洋潮來襲」展百年史料首曝光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歷經1年的修繕與換展,台南市定古蹟原英商德記洋行常設展「洋潮來襲」,今(4)日開展。其中有百年前府城大郊商與洋行簽訂契約是首度獨家曝光,見證百年洋行風華,以及台灣國際貿易居全球地位歷史脈絡。對照現今台灣與美國關稅的經濟戰略關鍵時刻,讓參觀者格外有感。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專任研究人員林玉茹介紹1879年洋行契約史料。(記者洪瑞琴攝)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表示,這張1879年和1882年簽訂的契約史料(英國國家檔案館提供),價值可說是無與倫比,全台獨家首見。契約內容扭轉過去錯誤印象,洋行進來台灣並沒有讓在地郊商沒辦法生存。由於語言與交易需求,仍必須靠在地重要商號,特別是郊商進行貿易。和記洋行為了在台南、高雄設立據點,與在地郊商行號「順源號」簽約,聘雇陳北學為兩地洋行的「行長」,而不是叫「買辦 」。且由南台灣最大糖商順和行擔任保證人,展現小洋行大買辦的實態。
展場打造「一日洋行」親子互動展間,兒童可以化身洋商、廚師。(記者洪瑞琴攝)
林玉茹表示,台灣這麼小的島國,為何可以變成國際重要貿易地位,如今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還在全球前20名,經濟力堅強,從契約史料可看出歷史淵源與脈絡。
南市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表示,1865年安平海關設立後,德記洋行是1867年由英商來台南設立的第1個洋行,也是安平5大洋行之一,並象徵著19世紀台南作為國際貿易港的黃金年代,見證與國際交流的歷史樣態。
常設展以「Anping 1865洋潮來襲:回望安平商貿的黃金年代」為主題,見證台灣茶葉、蔗糖、樟腦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歷史。透過規劃「走貿易」、「居安平」、「起洋行」、「跨時代」4大展區,呈現安平作為貿易港口的發展歷程,並探索洋行社交文化與商業運作的幕後故事。
展覽因應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特別打造「一日洋行」親子互動展間,兒童可以化身洋商、買辦、廚師、船務人員,藉由遊戲互動認識洋行的組織與工作分配,親身體驗昔日貿易活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