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富二代也能開神級書店?他「靠1招」逆勢撐10年還出書 日本設計師佐藤卓都來朝聖
boven雜誌圖書館,外觀以「都市綠洲」的概念打造,開在東區巷弄,連佐藤卓都曾來朝聖。(積木文化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誠品敦南店與信義店的接連歇業,讓不少愛書人與城市旅人追問:我們還有哪裡可以像過去一樣,安心地翻開一本雜誌、任意閒坐、與人輕談?這樣的場所,不再是書店本身的「功能」,而是城市文化與生活感的稀有聚點。
日本彩虹繪本屋旗下樂團The Worthless於2024年選在boven推廣繪本,並演出《麵包小偷》的成名曲。(積木文化提供)
隱身在台北東區巷弄地下一樓的 boven 雜誌圖書館,像是一道微光——不是最喧囂的存在,卻總有人願意前往。五萬本以上的國內外雜誌選品、須脫鞋入內的閱讀儀式、安靜卻開放的氣氛、限定會員制的「共享空間」,甚至連空間中使用的家具與音樂,都經過細膩挑選與佈局。這些特色吸引來自創意圈、設計界與文化產業的跨界旅人。從日本設計師佐藤卓、深澤直人、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到電影美術指導文念中與表演藝術工作者 KIMIKO,都曾來此朝聖。
日本插畫家YUNOSUKE於2024年首度海外個展,便是在boven雜誌圖書館舉行。(積木文化提供)
而 boven 為什麼能活過紙本閱讀寒冬,還一路挺過十年?創辦人周筵川表示,自己靠「先試再開」這一招,打中讀者與市場的節奏。他不是憑空想像,而是將自己收藏的雜誌先放進連鎖租書店試借,觀察反應後再定型商業模式。這場低成本、高反饋的試水溫操作,奠定了他「用閱讀做共享、用空間聚創意」的經營策略。
如今,boven 十週年與積木文化共同出版《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 雜誌圖書館開店創意學》,由電影導演、boven 創意總監傅天余執筆,記錄她與周筵川多年來的深度對話。這本書不是自戀告白,而是一場台北市中心的創業現場重建。從「為什麼開店」、到「十年不關門的心法」,書中一句話點破玄機:真正走得遠的不是風格,是抓對了人心的運作方式。
《打造靈感的場所:boven 雜誌圖書館開店創意學》傅天余著,積木文化出版 (積木文化提供)
周筵川從小在市場長大,小學靠租漫畫賺零用錢,長大後歷經音樂、出版、零售的交叉洗禮。他的浪漫不是沒有代價,而是透過一套堅實、反覆驗證的邏輯去兌現。傅天余一開始是 boven 的「挑剔讀者」,卻因為那一場關於空間與氛圍的體驗,被徹底說服,後來也加入經營、開出 boven café,讓這座城市據點多了一層咖啡與對話的可能性。
此書,不只是一本創業攻略,也是一份給未來場域經營者的精神坐標。在紙本低迷的氛圍裡,boven 不僅沒倒,還逆勢讓來客數成長。boven 不是雜誌的堆疊,而是一場空間編輯實驗。他們用書牆、光線與空氣編輯一座讓人願意駐足的所在。boven 是許多創意人的備用腦,更是斷捨離後仍讓人回頭的閱讀場所。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