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台灣客家文化館攜手公路局 邀民眾一探公路上的客庄

2025/04/14 17:18

客委會客發中心台灣客家文化館今(14)日辦理「山鳴谷應─公路上的客家凝視」暨「餞影─典藏攝影藝術」雙特展盛大開展,由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與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及來自各界貴賓共同開展,邀請大家來看展。(客發中心提供)客委會客發中心台灣客家文化館今(14)日辦理「山鳴谷應─公路上的客家凝視」暨「餞影─典藏攝影藝術」雙特展盛大開展,由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與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及來自各界貴賓共同開展,邀請大家來看展。(客發中心提供)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客委會客發中心台灣客家文化館今(14)日辦理「山鳴谷應─公路上的客家凝視」暨「餞影─典藏攝影藝術」雙特展盛大開展,由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與交通部公路局長陳文瑞及來自各界貴賓共同開展,邀請大家來看展,感受公路上與典藏影像中的客庄之美。

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與貴賓們在第一代9420小鹿前歡喜留影。(客發中心提供)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與貴賓們在第一代9420小鹿前歡喜留影。(客發中心提供)

何金樑表示,「山鳴谷應─公路上的客家凝視」特展,由入口模擬行駛中的金馬號與其珍貴影像呼應作為的開端,帶大家走入公路的興建歷史,也串連起客家族群自西部、南部往東部的遷移歷程,一探公路上的客庄以及客家族群移墾積極奮鬥的歷史軌跡。

貴賓們與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一同探出在金馬號窗外與大家揮手打招呼。(客發中心提供)貴賓們與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一同探出在金馬號窗外與大家揮手打招呼。(客發中心提供)

此次展覽呈現客發中心數位典藏及交通部公路局相關珍貴的歷史影像、文獻與文物,見證公路與客庄的生活脈絡。另外也向長期投入公路文物收藏與研究的陳信誠先生、陳朝強先生借展珍貴藏品,包括金龍號與金馬號的浮雕、早期竹苗地區的舊車票,以及桃園中壢、六堆地區客運所使用的車頭頂捲軸等物件,搭配文史工作者葉柏強、黃家榮、公路人曾介宗以及擔任客發中心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志工的金馬號小姐曾蘭英等舊時影像資料,喚起許多民眾對於客庄交通不同年代的集體記憶。

貴賓們與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一同探出在金馬號窗外與大家揮手打招呼。(客發中心提供)貴賓們與客發中心何金樑主任一同探出在金馬號窗外與大家揮手打招呼。(客發中心提供)

陳文瑞表示,公路局與客發中心,從2023年開始展開密切合作,也藉由公路與客家文化的特展,開始去找尋客家人在公路局服務打拚的故事;像是台東關山工務段退休的前段長劉翼東先生與女兒劉玫伶女士,以及邱坤寶副段長,他們都是從西部客庄遷移到東部落地深根,為了公路的興建付出很多的心血與努力,這些故事也藉由展覽被看見。

此次展覽除了公路與客家的互動故事外,觀眾亦可在模擬的苗栗頭份公路客運站候車情境中,觀看這次特別在策展籌備期間到花東客庄去田調記錄的珍貴口述歷史,呈現客家族群在交通建設中的生活記憶與文化厚度。

另,「餞影-典藏攝影藝術展」則首度以客發中心數位典藏影像作為主要策展素材,由「人在六堆」影像藝術展策展人陳昌仁擔綱策劃,運用當代表現手法,展現老照片經歲月沉澱的厚實韻味。「餞影」集結16位攝影家、精選百件作品,以鏡頭中客庄生活多樣風貌和深厚人情,展現客庄風情之美,其中攝影家陳雲錦、黎漢龍、涂秀蘭,也來到自己的作品前和大家共同分享按下快門時背後的想法。

展區也與國立聯合大學智慧客家計畫主持人張陳基師生團隊合作,將影像結合AI說客語數位科技,打造互動式的影像系統,讓觀展民眾可透過客語即時與AI對話,以科技互動趣味性來推展客家文化;更運用影像合成技術,邀請觀展民眾與攝影家所拍攝的經典客庄歷史場景共同入鏡,以科技為文化與觀展記憶媒介,增進觀眾對客庄生活文化的印象。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