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三代同堂樂〉切割啃老族 求自保

2016/08/08 06:00

圖/swawa.com

文/吳娟瑜

圖/swawa.com

已經有父母藉由民事訴訟,將家中啃老族「由家分離」,一位痛心已極的爸爸,實在無法忍受大學畢業多年的女兒,都已經32歲了,還是每天睡到自然醒,不去上班,沒有收入,吃住都在家,晚上則熬夜打電動,有時還帶男人回家過夜。

爸爸說:「小時候,女兒非常貼心懂事,我們夫妻就只有這個獨生女兒,自然是寶貝她,沒想到越長越大,她變成沒責任感的人,趁我還有一口氣,我要讓她離開這個家,萬一我先走了,不能讓她拖累了老婆。」

把兒女趕出家門,還需要借用法律條文,可見這位爸爸真的是走投無路。可以說,在過往農業經濟時代,村子裡偶爾聽說有個敗家子,大家是心照不宣,茶餘飯後,說說就過了。

如今,啃老族一股勢力節節上升,雖然還不至於敗家,但也足夠讓很多父母心生警惕了。

〈為求自保〉孩子太依賴 搞到避不相見

一位吸毒又販毒的年輕男子,當警方想通知他的父親時,竟然全無訊息;住家附近的鄰居說:「這個二兒子,爸爸以前最疼愛了,不知道替他還了多少賭債和信用卡債,後來,爸爸躲起來了,我們都不知道他去哪裡?連他的親戚也找不到他。」

這是一位逃離住家的爸爸,當年他認真工作,養家照顧兒女,等到孩子長大了,第二個兒子卻成了啃老族,老婆因為憂傷致病,先走了,這位爸爸無法應付需索無度的二兒子,也想不出更好的對策,於是開始了「逃亡」歲月,遠離住家,遠離他的家人,遠離悲慘的際遇。

另一個令人震驚又遺憾的案例,則是三十多歲兒子,多年靠著父母接濟,他全無反省徹悟,還一婚再婚,到第三段婚姻時,又生了兩個孩子,結果日子過不下去,就在租屋處,一家4口燒炭走了。

警方花了很多線索找到年輕男子的父母時,才知道又是一個啃老族拖垮家庭的故事,也就是他的父母從「關心接濟」到「無能為力」,這十多年的日子裡,父母再也給不出去了,因此過著逃離兒子的生活,就是不讓兒子找到他們。

以前,我們聽說了子女逃離暴力父母,或性侵父母的魔掌,藉由法律的約束,法院的判決,讓自己從「子女」這個角色脫身,如今,不勝其擾的父母,在痛定思痛之餘,也可以說是計無可計之餘,為了求自保,開始了逃亡的日子。

〈現代新觀念〉降低子女期望 自尋幸福

60年代的父母經歷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時刻,只要認真工作,用心儲蓄,到了退休階段,大致上過得去。而且,不少父母發出的訊息是──家產會好好規劃,人人有份。

這個階段的子女多半也爭氣,拿到房子、田產、現金,懂得取之有道,感恩回報,陪伴父母善終;但是到了如今20歲~30歲左右的子女,他們的父母歷經了經濟逐漸下滑、資源有限的社會趨勢,但是上一代那種「資產留子孫」的觀念還在,因此,在慢慢給、不停地給之後,才發現孩子是他們的無底洞,這下子,已經「拿」成習慣的孩子不肯鬆手,而「給」成習慣的父母又無能為力了,所以,啃老族和父母的糾葛就層出不窮了。

我的媳婦從小教育她的兩個孩子都是「我不可能養你們一輩子」,這句話我初初聽到時,多少感到很不忍心,可是日子一天天過下來,我體會到這句話才是讓子女脫離「啃老」,自尋幸福的真諦。

這個時代的父母若要安享晚年,讓自己和子女兒孫還能保留親近關係,又能財力不虞匱乏的生活境界,那麼從意識型態、教養實作上,真的一開始就要狠下心「切割」子女的「錯誤期待」到「錯誤等待」,以免到時候掉入「父母逃亡」的潮流裡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