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逐漸老去的書店

2007/05/02 06:00

◎王丹

去過舊金山的讀書人應當記得那家書店:從中國城沿著哥倫布大道(Columbus Ave.)向漁人碼頭(Fisherman’s Wharf)的方向走, 在接近百老匯(Broadway)北灘區(North End)的眾多咖啡館和義大利餐廳之間,與阿德勒街(Adler St.)交界的那家書店;1950年代以發行金斯堡(Allen Ginsberg)那本著名的《嚎叫》(Howl)引領文化風潮的那家書店;曾經在六十年代聚集大批頹廢派詩人和文藝界人士,因而在今天成為懷念六十年代的人追思前輩的朝聖地的那家書店。

是的,這就是舊金山的文化地標之一:城市之光書店(City Light Bookstore)。

每次到舊金山,即使不打算買什麼書,我也總會抽出時間跑到那裡逛一下。說不上什麼原因,大概是那種氣氛讓我覺得親切吧。一家書店本身成為歷史,就讓普通、平凡的一家店面憑空增添了很多的想像空間。在迷宮一般的大小書架之間逡巡,與其說是看書架上的書籍(其實完全眼花撩亂,哪裡可能真的找到什麼書呢?),不如說是感受一下那種氣氛,那種當年的風華已經逝去,但是餘韻仍舊可以嗅到的氣氛;還有因為昔日地位而沉積下來的內斂氣質。這讓我想起台北信義區的誠品總店,滿眼看到的都是富麗堂皇的宮殿,真是絕妙的對比。

1953年開張,城市之光書店曾經是美國最早的平裝書專賣店。由於主人之一:詩人勞倫斯.弗林格蒂(Lawrence Ferlinghetti)的傾向,這家書店很快就擺脫了僅僅提供書籍買賣的格局,成為了弗林格蒂口中的「各種派別都可以表現的公共交流場所」──這不才是一家書店應當有的格局嗎?並被外界稱之為「自由大學」。多少年過去了,城市之光已經老去,但是似乎容顏未改。今天走進書店,可以看到的幾乎還是幾十年前的模樣──也許,不平坦的地面是裝修後的結果。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陸離,這家書店似乎行動遲緩,這種遲緩卻成了它的商標,多少人來這裡其實不是買書,只是緬懷。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市之光書店已經成了一座博物館。你想得到嗎?經常地,如果你進了書店以後上樓梯,可能會遇到一位行動遲緩的老人,1953年開始他就在這裡上班了,一直到今天,也許還要更久。他,居然,就是創辦人弗林格蒂本人。他至今還每天來上班,管理城市之光出版社的編輯業務。這樣的書店,全世界還找得到第二家嗎?

懷舊不僅僅是一種私人的情緒,也具有一種平衡情感的功能,這就是城市之光的魅力所在。穿越小義大利區那些喧囂的酒吧和脫衣舞俱樂部,轉身進入書店,這裡的安靜與街道的吵鬧形成一種反差,這種反差讓人頓時感到內心平靜下來。內心平靜,不是所有心靈探索的終極目標嗎?不用求諸文字,僅僅是進入一個空間,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這樣的書店,全世界還找得到第二家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