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與人】獨一無二的記憶食譜 - 焦桐談《為小情人們做早餐》

2020/04/07 05:30

作家焦桐。 (潘少棠/攝影)

專訪◎李筱涵

新作《為小情人們做早餐》。 (潘少棠/攝影)

難得的晴朗午後,我們拜訪美食作家焦桐(1956-)的書房,門外一幅「二魚」的書法字畫,讓人想起耶穌以五餅二魚餵飽眾生的故事。焦桐以一壺梨山蜜香紅茶迎接我們,就像讀《為小情人做早餐》那樣感受到的,那位注重飲食細節的溫柔爸爸。這份溫柔可不是天生如此,自稱年少為火爆浪子、眼神充滿殺氣的焦桐,是在成為兩個女兒的爸爸之後,才生出這份柔軟。他笑談妻子曾用小女兒的手機打電話給他,他柔聲應答:「喂,妹妹。」沒想到被妻子厲聲打斷:「是我啦,不用那麼噁心!」他抱怨:「你幹嘛用我女兒的電話打!」太太回說:「你吃果子要拜樹頭,我幫你生了兩個可愛的女兒,你應該要好好孝敬我。」焦妻的幽默感也反映出焦桐住在「女生宿舍」的生活場景,交織成《為小情人做早餐》的一百多道食譜,皆是焦桐決心以美食孝敬親愛的女人們寫下的居家故事。

大倡「君子近庖廚」

孔老夫子說「君子遠庖廚」是不忍殺,但焦老夫子偏說「君子近庖廚」。焦桐認為廚房是個如水火戰場的危險地方,掌廚之事理當由男人承擔。他的論點是,「一個從來不進廚房做菜給他心愛女人吃的男人,不可能會是好男人,值得被女人唾棄。」此說一出,自己首當要力行,於是他開始深入廚房,開發食譜。《完全壯陽食譜》是他第一本將食譜寫進文學創作裡的詩集,二十四道菜有各自的情詩,最後共組出一部巨大的情詩;從不諳廚藝到融會貫通,下廚經驗成為貫穿創作的金針銀線,更成為《為小情人做早餐》的情感見證。焦桐說裡面的一百多道菜確實都是在那些場景中具體產生的料理,或許偶爾文氣並不那麼滑順,但也無妨,這些菜都擔負著自己的記憶任務。他笑說自己不是廚師,只幫女兒做菜,也只為家人做菜。所以不像坊間食譜著重在精確的食材分量或指示,而是懷抱自己的想法,根據感覺去做菜。他談起「鯷魚蒸草魚」,就是一道把文藝創作概念融入料理的菜色;因為草魚通常沒那麼新鮮,加入腥臭的鯷魚,正好拉出一股張力,使草魚的鮮味提升,形成一種味蕾的對比美學。而書裡寫到的「牛郎義大利麵」,則是焦妻在化療時,他為了刺激病人味蕾,從味道強烈的南義煙花女義大利麵延伸發明出來的新菜色,後來也變成焦家的家常菜,近日也授權給兩家餐廳成為菜單上的一道單品。

說起焦家二千金對父母的手藝評比,焦桐自信說道:「當然是爸爸做的比較好吃!」在黑心食品泛濫的時代,焦桐希望全家人三餐都能「吃在家裡」,但孩子們長大離家之後,這件事尤其困難。「我愈來愈相信,一個家庭每個成員,每天如果能有一次圍著餐桌話家常,談談今天發生的事,吃著美食,那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他決定把這種珍貴的料理經驗與共食記憶,伴隨食譜一起寫進書裡。食物對人而言,是生命的基本條件,吃到美食會得到純粹的快樂。從《娃娃書》裡就看到焦桐對尚在襁褓中的大女兒已有了品評食物的期許,「我希望她們有著充滿美食的人生,家庭生活也充滿美食。」但為什麼書名鎖定「早餐」呢?我們很難想像目錄中那一道道佛跳牆、鮑魚像極正餐的澎湃菜色,在美食家焦桐眼裡,無庸置疑的是早餐。他正色道,「我認為早餐就是要吃這些,美而美、漢堡薯條或燒餅之類的,我受不了!」早餐身為一天的能量來源,是重要的,同時也是焦家難得共聚的餐桌時光。

炊煮「爸爸的味道」

與其說重構家族史,這本書的骨幹還是焦家兩個女兒的成長軸。焦桐說食譜像親情,其實他更希望從中留下「爸爸的味道」。就情感層面而言,他坦言,「這可能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書,太重要了!好像終於對得起我女兒的感覺。」雖然女兒們成長的那些日子他並無缺席,但沒寫出來就彷彿不曾參與過她們的成長。他回想起來,其實自己剛開始並沒想到要以食譜的方式來寫家庭故事。這本書裡的時序橫跨三十二年,這中間他做了很多其他事,工作、買菜做菜、做家事,當年夫妻在《中國時報》工作,小孩往往送到外婆家。如此往返多日,某天,他驚覺:「欸?女孩子長大好像比男孩子快,突然之間就長這麼大了。」寫這本書的時候,么女已經滿二十歲,而大女兒也已經三十二歲。這才想起初為人父時,他以書信體為大女兒葉珊滿月所寫的那些《娃娃書》;以及當二女兒出生時,正好一個青春期,一個在襁褓期,他想來寫一本《尿布與衛生棉》,兩本未完稿一被耽擱,一晃眼,兩個女孩都已成年。他才大驚失色,發現事態嚴重,如果再不寫的話,就彷彿沒參與過她們的成長,對於一個愛女如癡的父親而言,這是多大的損失?於是他卯起心力,在這一、兩年認真重整過往留下的紀錄,組成這本書。包含初為人父時寫下的《娃娃書》,以附錄形式放在這本書末做為一個時光膠囊似的參照。那裡面有著一個父親對初生女兒的呢喃傾訴。那段時光已經過去太久,焦桐說即使再寫,也寫不出當時的情感,更不可能再用這種手法寫書;可是與前面這部順著線性時間發展的家庭故事對讀,別有一種補述的趣味,另一番爸爸的味道。

《為小情人做早餐》看似以散文手法對家庭瑣事娓娓道來,但某些時刻,我們會感覺敘述者成為了小說家。像是讀者都曉得,焦妻最後仍不敵病魔辭世,但總有某些場景,她以魂魄的模樣又現身在敘述裡。讓讀者猜疑,是否是敘事者思念過度,產生了幻聽與幻影?又或者,其實有我們看不到的鬼魂存在呢?焦桐沒有正面回答,但他確實曾以長篇小說來構思這部書。其實無論是散文或小說都無損於作品傳遞的真實情感,「我相信她們即使老了去看,都會感動。這種感動對我來說很重要。人的一生這麼短,值得留下的不多,感情可能是最寶貴的。」可以肯定的是,《為小情人做早餐》是父親焦桐用心送給女兒們的一部,獨一無二的記憶食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