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神祕花園】〈中秋拜月習俗〉月娘啊 賞個金龜婿吧
圖/GIGIGI
文‧攝影/黃健庭
隨著嫦娥奔月神話的流傳,太陰星君神像女神化,也被稱為「太陰娘娘」。圖為台南開基玉皇宮供奉的太陰星君。
月圓如鏡的中秋佳節,是華人世界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自古以來,中秋節祭祀的傳統,一直沒有中斷,差別僅是重心由國家祭典轉化為民間節俗。在中國古代,天子「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日為兄,以月為姐」,因此皇帝會在秋分時赴夕月壇祭祀夜明之神。而民間則選擇在陰曆八月十五日,月亮最為明亮圓滿之時祭拜月神,並且逐漸形成了在中秋時節,家人要一起闔家團圓,共同祭祖、拜月、拜土地公等習俗。
原為泛靈流傳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太陰星君原本沒有實體形象。圖為台南天壇供奉的太陰星君神位。
嫦娥奔月神話影響 太陰星君女神化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人們相信主宰月亮的神明是太陰星君,太陰星君原為泛靈流傳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原本沒有形象,例如號稱台灣首廟的天壇,裡面便僅奉祀一塊上書「太陰星君」的木牌。但是隨著嫦娥奔月神話的流傳,皎潔的月亮和嫦娥美麗溫柔的形象產生了連結,也有許多人相信太陰星君便是嫦娥的化身。今日我們所見的太陰星君神像,多半是一位宮裝打扮的女子,手中高舉著月亮,也被稱為「太陰娘娘」。
拜月求姻緣 這場祭祀女性專屬
在西方民俗中,鄰近秋分的滿月被視為豐饒之月。相對而言,台灣的中秋節也充滿著蓬勃的生命力,這一天,也是專屬女子祭祀的日子,因為民間傳說,月亮屬陰,男子不宜祭祀,即俗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在中秋節當晚,未婚女子在月下擺設香案,祈求月神庇佑自己能夠貌美如花、姻緣順遂;信仰太陰星君者,則在月下誦唸七遍《太陰星君真經》,可增父母神壽,遠離災厄,不入地獄之門;而已婚女子可祈求早得子息。在神奇的月光照射之下,所有願望,都將成真。
至於拜月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事情?首先是在日落之後,在家門前或庭院中擺設香案,並準備香燭、鮮花、清茶、胭脂、鉛粉(緣粉)、柚子、月餅、金紙作為供品,因為太陰娘娘也掌管著桃花運,胭脂、鉛粉除了可供奉太陰娘娘外,也可讓自己的內緣、外緣更加圓滿。
點香後,面向月亮祝禱祈求,祈求子嗣者,則還要懸掛一對燈籠,因為「燈」同「丁」,以此作為求子之吉兆。因為太陰娘娘屬於天神,燒化的神明金較講究,需要所謂的五色金,即天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五種金紙的組合。
這一夜占卜幸福 偷菜拔蔥預測好姻緣
在過去農業社會的時代,未婚的女子會趁著中秋夜時,到農地裡去偷菜,再以所偷回來的菜,依其種類、成色好壞,來預測自己未來的姻緣之路是否順遂如意。而如果能夠摘採到青蔥,則一定會有好對象,即所謂:「偷挽菜,得子婿;偷挽葱,嫁好尪」。這種以植物作為未來運勢占卜的做法,由來已久,和《紅樓夢》中探春占花名擎到杏花簽,被取笑必得貴婿的因由,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也只有在過去善良純樸的時代,辛苦耕作的老農會在中秋夜時放任大家偷菜,寧可收成付諸流水,也希望鄰家未婚女子能夠早日順利覓得如意郎君,這也是現代社會少見的人情味。
中秋聽香走一回 月娘知道我的心
連橫在《台灣通史》一書中,曾記載著早年台人過中秋節的節俗,除了要祭祀社公、張燈演戲之外,兒童則建塔點燈,士人飲酒擲骰博狀元餅,到夜深時:「婦女聽香,以卜休咎」。所謂「聽香」,是指在中秋夜時,婦女先敬拜家中的神明,向神明稟告自己的願望或疑問,並且擲茭請示出門後應該前往東西南北哪個方向,確定出門的方向之後,便可拿著線香和筊杯,依照神明所指示的方向前去。
在行走的路途中,要仔細聆聽,如果聽到有人講話,便將聽到的第一句話稟告神明,同時擲筊請示神明所聽到的話是否便是所問事情的答案。如果連續擲得三個聖杯,即為神明指示的答案;如果不是,則繼續往前走,再仔細聆聽其他路人說話,反覆地擲茭請示神意,直到擲得三個聖杯為止。
遙想過去的中秋夜裡,曾有無數的女子為了家庭或愛情,在月光下聽香,期待神明賜予的幸福,實在是昔時中秋佳節另一種浪漫情懷。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