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 2020台北雙年展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企業挺藝文 我們同住一個星球上 藝術探觸生存議題
墨西哥原住民藝術家費南多.帕馬(Fernando Palma)的機械獸裝置,在大廳中為展覽揭開序幕。觀者與這些由電力引動的生命體不期而遇,除認識墨西哥最大原住民族群納瓦文化,也思索機械與生命體的關係,體現人類如何與周遭環境建立互惠共生的關係。圖為作品〈羽蛇神〉。(文圖:記者凌美雪)
人們有時會以「平行時空」或「外星人」形容無法對話溝通的窘境,有時也像當代藝術與一般參觀者之間的關係。2020台北雙年展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主題「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看似遊走平行時空的議題,沒想到策展團隊以深入淺出的展陳策略,達到讓參觀者可以容易理解的效果,不僅拉近當代藝術與一般觀眾的距離,也讓不同價值領域的人們透過作品互相觀照理解。於是,因為理解,不住同一星球也沒關係!
丹尼爾.史帝曼.孟加聶作品《⧜》,2020,Kriska鋁製簾、雷射切割、烤漆鋼框。輕盈而色彩鮮明的鋁簾將空間分割成不同區塊,觀眾穿越其間,會聽到獨特的金屬碰撞聲,也可選擇由不同造型的切孔走過,一層層感受介於盈滿與虛空、連續或中斷間的交互作用,指涉過度的狀態。(文圖:記者凌美雪)
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
秦政德、李佳泓、林傳凱、陳怡君作品《在冷戰裡生火》,2020,複合媒材空間裝置。針對「維安星球」議題,由台灣冷戰時期地下防空洞及防禦設施相關的各種裝置和文物排列組合,呈現當時國家如何進行監控、維持黨國政權。(文圖:記者凌美雪)
本屆雙年展主題「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企圖以星球的角度審視人們價值之間的差異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並對當前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提出詰問。策展團隊指出:「人們對如何讓世界保持宜居的分歧日益擴大,這不僅因為彼此政治意見相左,更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地球現況的認知似乎毫無共識,導致人們彷彿各自立足於擁有不同特性和負載力的星球上。」
來自南台灣排灣族部落的武玉玲,以回收布、羊毛、棉、銅、絲及琉璃珠,強韌地纏繞出有機物與植物的形體,透過創作,將那些被迫遷離家園的族人們連繫在一起,企圖重新活化及轉換一系列傳統,進而在動盪的環境裡,探求立身之道及更多生存的可能性。圖為2020新作〈山林中的藤蔓〉(後),及2018年作品〈生命軸〉。(文圖:記者凌美雪)
以星球角度審視價值差異
因此,展場規畫將美術館視為一個模擬天體運動的「星象廳」,依議題區分為5大星球,每個星球都體現著不僅在外觀且在物質上都相異的世界,藝術家、行動者和科學家們只呈現議題,解答交由參觀者自行思索反省。
首先是無視星球極限而堅持實行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由現代化夢想塑造而成,但這個世界似乎看起來愈來愈不那麼理想,因為氣候變化與不平等日益加劇,現代化與共同世界是否反而提供了狹隘的定義?對那些感到被現行經濟體系背叛的人來說,意圖築牆與外界隔絕的「維安星球」似乎更具吸引力,躲在國家的高牆後方以求自保。
也有一些極富有的人萌生離開地球殖民火星的夢想,「脫逃星球」探索少數特權人士的渴望,企圖離開地球,或者深入地下建造碉堡以避開氣候變遷的影響。透過追蹤有關巨災債券、人類死亡率和生態滅絕的統計數據,藝術家產出可視化數據、地景浮雕、聲音和影像,為末代人類的未來提出預言與想像。
在差異中探尋生存之道
也有人是無止盡地在地球負載界限內尋找實現人類文明繁榮的方法,「實地星球」提出如果按現代的生活方式,是否必須學會用不同的方式看地球?看看人們可以一起居住在什麼樣的地球上?最後則是如果人們已經生活在不同的星球上(喻不同價值脈絡),「另類重力星球」為無法負擔昂貴星際旅行者,提出適應各種奇特的地緣政治模式,來感受星球間的縱橫捭闔,或安身於形上學信念中、探討存有本質。
策展人馬汀.圭納說,「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已經是一個現實的寫照,因為我們對地球的看法不同,就會做出不一樣的事,讓藝術家帶領我們進行一場特別的旅程,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展期至2021年3月14日止。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