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325試營運 首檔國際展從灰塵看世界
【拍攝藝術創作過程的照片也是藝術】 曼.雷拍攝杜象複合媒材作品〈新娘甚至被光棍們扒光了衣服〉(又名〈大玻璃〉)創作過程的照片〈灰塵滋生〉(Dust Breeding),1920。銀鹽相紙,23.9×30.4cm。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文化部委託國美館籌備並執行國家「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營運,昨天於台北舉辦首檔國際展「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作品開箱記者會,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如經北市府的文資法因應計畫竣工查驗順利完成,預計於3月25日至4月18日試營運,「塵與時」也將同步開展。
【塵煙中的文明與苦難】 昨天開箱的3件作品,依序為曼.雷〈「橫渡大西洋」拼貼〉(後左),以俯瞰視角拍攝砂礫上的菸蒂、火柴和紙屑,呼應〈灰塵滋生〉中蔓衍的塵土。後右為日本攝影大師東松照明鏡頭下帶有超現實色彩的扭曲物體,實為〈核爆後融解變形的啤酒瓶〉,隱喻核災之於長崎的影響。前方為紀實攝影大師渥克.艾凡斯(Walker Evans)透過〈孩童之墓〉述說美國黑色風暴時期沙塵暴侵襲下的艱苦生活。(文、攝影:記者凌美雪)
文化部自2015年開始推動「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選址於台北市忠孝西路和懷寧街交叉口的市定古蹟「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目前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負責規畫及維運,持續致力於攝影文化資產的搶救、保存與修復,並推動攝影及影像藝術的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
由市定古蹟「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變身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預計自3月25日開始試營運。(記者凌美雪攝)
開幕首展「塵與時」由紐約國際攝影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展覽企畫總監、知名影像研究學者大衛.卡帕尼(David Campany)策畫。策展緣起於一張超現實主義大師曼.雷(Man Ray)拍攝的神祕灰塵照(後命名為〈灰塵滋生〉,Dust Breeding),拍攝主體是1920年達達主義倡議者杜象(Marcel Duchamp)工作室裡尚在創作的作品──蓋在一片玻璃上的灰塵。由於影像內容像是一件藝術作品的紀錄文件,卻也是一件藝術作品,概念頗為複雜曖昧,1922年首次發表時還被稱作「從飛機望出去的視野」。
於是,卡帕尼從〈灰塵滋生〉所指涉的複雜寓意與扮演的多重角色汲取靈感,進而透過20世紀前半段的航空偵測照、新聞照、明信片、前衛藝文刊物,以及二戰以降的戰爭、災難影像與觀念藝術創作等,集結66組的多元選件,探索過去一世紀以來攝影與藝術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從人類文明發展與「小至居所、大至宇宙」的空間尺度,思考「灰塵」的各種隱喻,如何在攝影及視覺藝術的表現之中被探討。
此外,攝影文化中心也推出暖身系列講座,3月14日「從創作到典藏:談攝影文化風景」,邀請沈昭良與謝三泰,分享在攝影記者與影像創作者間的思考與實踐;3月17日「從視覺到體驗:談影像策展實踐」,邀請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駱麗真、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賴依欣,獨立策展人林怡華,分享如何以影像做為策展媒材,將視覺轉化為多層次的空間體驗。
「塵與時:從宇宙到居所」展覽資訊:3月25日至4月18日預展,採線上預約制;4月20至7月11日正式展出。展覽詳情與線上預約可詢參考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http://ncpi.ntmofa.gov.tw。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