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聽聽南美館陽光灑落的聲音

2021/06/09 05:30

「永聲花——無盡的聲音風景」吳燦政作品《瀑布》,在南美館內的聲音裝置與光影相呼應。(南美館/提供)

主題策展線上聽看 在家堆疊快樂

南美館與i聽聽平台合作推出用耳朵看展覽。(南美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

「用耳朵看展覽——走進南美館」超過十幾個音檔,帶觀眾深入了解展覽。圖為「美的探索——陳輝東創作展」。(翻攝自 i 聽聽APP)

自從防疫進入三級警戒以來,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紛紛整合線上資源邀民眾在家欣賞展覽,除了各大展覽線上瀏覽及虛擬空間導覽之外,「聽」也成為流行選項。這個由展場「語音導覽」概念延伸的遠距逛展形式,跟Podcast等有聲媒體一樣,比必須用眼睛「看」更方便之處,就是戴上耳機一邊聽還可以一邊做很多事,當然,若能與展覽的視覺結合,「線上看展」就變得更具體而且有深度。

QRCode掃一下,手機下載 i 聽聽APP。(南美館/提供)

而在各大美術館推出的線上「聽」、「看」選項裡,我們意外發現,位於南美館2館3樓廊道展出中的「永聲花——無盡的聲音風景」,雖然不是大型特展,但在不能進美術館看展的此際,「聽」來想像空間格外有致。

「無盡的聲音風景」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用「聽」的展覽,結合了多位聲音藝術家,帶來具地域獨創性的聲音作品,搭配2館的建築,讓聽覺與視覺交織,進行一場獨特的感官饗宴。

策展團隊表示,「當人們經由聽覺感知與特定的情節記憶產生聯覺共鳴時,便會下意識地將聲響重新模擬成相似的視覺圖像。」19世紀「聲波振記器」的發明使人類能透過儀器繪製出聲波軌跡,並隨著改良與生產,使得聲音得以被隨身攜帶至特定場域,甚至跨時空進行播放。「當我們以視覺觀看藝術時,舉目四望便能端詳作品整體的形式、色彩與線條;然透過聽覺,則將受限於聲音的時間性,藉由訊息的強度、音調、音色與長度,進行接收、感受與思考。」

此展覽邀請藝術家Nigel Brown、吳修銘、吳燦政、郭佩奇、莊普、蔡坤霖依場域空間進行現地製作,將聆聽做為生活感知間的主要媒介,透過創作者的生命經驗呈現台灣文化豐富的聲音地景。

其中,吳燦政作品《瀑布》,將5個喇叭上下並排齊列,發聲口相互對應,安置於12公尺高的光影牆面,聲響由高處經由白牆垂直落下至地面,當窗外陽光普照時,聲線像極了透過碎形玻璃頂灑落的光影,隨著不同時間日照的游移,藝術家透過電腦排程使聲響與現場視覺意象產生互動關係。比擬真實瀑布尺幅的現地裝置,當觀者抬頭仰望即能感受到空間場域所帶來的震撼,而當觀者佇立於偌大牆面空間中,又可感受到人的渺小,此時,瀑布流水的聲音,觸動視覺以外的體感神經,單純的美術館角落,有了置身大自然聽瀑感受光陰流動的悠然。

配合防疫暫時閉館的南美館,最近透過臉書官網粉絲頁,陸續分享美術館的線上資源,「永聲花——無盡的聲音風景」,為南美館與「i 聽聽」合作的「用耳朵看展覽——走進南美館」節目之一,觀眾只要下載「i 聽聽」APP,就可於置頂大圖中找到「用耳朵看展覽」選項,裡面有超過十幾個音檔,都是南美館近期展覽精選,每個音檔下方也可連結到相應的展覽介紹,聽著聽著,有興趣就點進去看一看,美術館在網路裡正打開大門歡迎大家進去逛一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