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遊聯盟】歲月雕飾,風華無限─沉浸台灣古宅之美
〈旅人絮語〉
早期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台灣並未留下太多遺跡,所以清治時期的建築就顯得珍貴,在歷經百年風霜後,有的已整修完成,有的尚待師傳巧手修復,就讓我們跟著讀者的腳步,欣賞這些歷史古宅的優美容顏。
台中摘星山莊
品嘗者/李美玲
朋友說上網預約好了有「台灣十大民宅之首」美名的摘星山莊,滿心期待地與她從台中市中心搭公車前往潭子參觀,導覽老師從頭到尾介紹得非常仔細,令人驚豔台中原來有這麼漂亮的古典建築,十分慶幸它能被保留下來!
據說這是一位清朝將軍在1870年代建來用於安享餘年的住宅,在主屋左前方有一座獨立的門樓,目前並不是從這邊出入,但古時候這裡才是宅邸的大門,由於是對外界的門面且為了防禦,蓋得比較高,一共有兩層樓以及銃眼的設計,在戰事頻繁的年代特別重要。雖然主人是名武將,但內部裝潢卻比任何文人的家都更充滿書香之美,隨處可見筆墨的書畫、石刻的門聯、磚雕等,以各種方式呈現雅趣,其中,在一幅斑駁的〈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圖〉旁,有一組對聯是「有打瞌睡神仙、無不讀書豪傑」,用這個來鼓勵子孫好好念書,甚是有趣!
除了「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這戶人家也很重視風水,前方有半月池,後方有「化胎」──是個凹槽及兩個石階,據說就像屋後有個小山丘般,象徵家族有靠山、子孫能綿延。
霧峰林家花園
品嘗者/Rita
台北有個古色古香的林家花園,台中也有一個規模更大的林家花園,為了區隔,一般稱為「霧峰林家」,因林家平定太平天國有功,被封為太子少保,這座宅院也被稱為宮保第,是台灣僅存清代一品官宅,也是全台最大、最精緻的建築聚落,相當值得一看。
園區內的建築以木構造為主,裝飾紋樣多變又富含意,優雅的支摘窗(上方可用木頭支撐打開、下方部分則可摘下)是官署建築的特色,宮保第內就有上百個這樣的窗戶。此外,能凸顯大戶人家氣派的還有它的大花廳,這座戲台頂端的藻井上刻有象徵富貴的花中之王牡丹,彰顯出有錢人的身分!
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個私人招待所內不時上演各種戲碼,能在家中養個戲班子,還真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事,據說蔡依林也曾與安室奈美惠在此拍攝過MV,是個現成的華麗場景。
逛完下厝的宮保第,別忘了到後方明台中學裡的萊園走走,或許你會好奇到底林家土地有多大,有人這麼形容:東到茫茫,西到霧霧,遠遠闊闊到看不清楚……有錢人的世界是不是很不一樣呢?
台南石鼎美古厝
品嘗者/昭米
上回要和朋友去台南玩之前,用手機google中西區值得一訪的景點,「台南石鼎美古厝」的地標一直跑出來,雖然沒聽過這個地方,但「古厝」兩個字倒引起我的興趣,既然要去附近玩,不妨順便看古厝。
當天一早先逛了水仙宮及前方熱鬧的菜市場,再吃一頓豐盛的鮮魚早餐後,查了一下古厝的位置,只有3分鐘路程,於是彎進西門路二段的225巷內。奇怪的是,整條巷子從頭走到尾都沒看到古厝,百思不得其解地滑著手機來回走了3遍,終於發現在一座紅色大門旁有條小巷子,和鹿港的摸乳巷差不多寛,鼓起勇氣走到底,看到一扇開著的門,門口有個門牌是225巷28號,與google上顯示的地址不同,進去後豁然開朗,是個小廣場,其中一角就是石鼎美古厝,屋子旁有鷹架但沒有工人,看起來應該還在維修中。因為古厝被包圍在大樓中央,除了摸乳巷沒有對外通道,難怪這麼難找,稍微瞄了一下外側的廂房,雖然房舍已傾圮但木頭門窗頗具古意,相信整修完後應該會很漂亮。
印象中台南市中心有不少日治時期的歐式與日式建築,但古厝類的好像很少,期待透過師傅的巧手,能讓它重返昔日光彩!
屏東蕭家古厝
品嘗者/劉紀瑩
跟著先生的員工旅遊走了一趟嚮往已久的阿朗壹古道,途經南迴公路附近時順道參觀佳冬鄉,這個看來像鄉下的地方,竟然有豪宅存在,讓人頗感意外。
原來佳冬位於海港邊,在先民開墾的過程中,不少人因為經商致富,這些有錢人於是在此興建宅院與祠堂,其中蕭家古厝堪稱代表。靠著釀酒與樹皮染布累積財富的蕭家是當地大家族,他們的宅院號稱全台唯一客家五進大屋,雙回字型格局內共有50多間房間,能容納百人居住,第一進的大門因颱風損毀過,日治時期重建時採當時最流行的歐風設計,山牆上有兩隻獅子對望,取其事事(獅獅)如意之吉祥諧音,內部有關於古厝的資料、照片與家具,再加上書卷窗、八卦門等造型設計,彷彿時空倒流如入其境。
除了古厝本身,附近還有洋樓、敬字亭、步月樓等可一道走訪,步月樓是蕭家的藏書小閣,敬字亭則是以前人對有寫字的紙特別珍惜,即使要丟棄也不能隨意,需要收集起來,擇良辰吉日祭拜過造字神倉頡後,於敬字亭內燒成灰,再放流水中或大海,以示尊敬。
台北林安泰古厝
品嘗者/Sophie
林安泰古厝位於抽水站與高速公路旁,平常很少有機會經過,這次因為剛好去新生公園玩才有機會一訪。造訪後得知原本的林安泰古厝並不在這麼偏僻的地方,而是位於敦化南路上、四維路一帶,因為道路拓寬要將其拆除,好不容易搶救下來又幾經波折,終於在將近10年後於現址開放民眾參觀。
遺憾的是搬遷後喪失了原本極佳的風水座向,也喪失了被列為古蹟的資格,但身為台北最老的古厝之一(乾隆時期興建主屋、道光時建護龍),它的建築還是相當有看頭,門牆上方刻有花瓶、煉丹爐、官印、令旗,代表文武雙全,雀替、吊筒、斗栱等也都雕刻細緻,內埕護龍上還有刻著「道光通寶」字樣的銅錢,證明是道光年間增建。園林的部分也很精采,有假山、水景,透過造景手法達到借景、框景、障景等效果,有如將大自然縮小到庭院裡,別有一番趣味。
造訪當時遇到身穿紅色嫁衣、帶著紅傘的新人在紅燈籠前拍照,對映身後的古厝,顯得古色古香、喜氣洋洋,讓我們留下了美麗的回憶。
發燒文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