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嘉美館台灣設計師連線 現域探索嘉義城市內涵
宮保睿《貯物池》,試圖把過去真實存在的貯木池,轉化為一個連結過去與未來、真實與虛構之間,承載物件、集體記憶與想像關係的場域。(嘉美館/提供)
〔記者邱巧貞/台北報導〕嘉義市立美術館與台灣設計師連線共同策畫「現域」展,邀請6組設計師以水文地景為題,重新構築對公共空間的另一種想像,並探問對城市生活的未來想望,展期至2022年2月27日。
曾熙凱《不存在的噴泉》,將對嘉義人具象徵意義的中央噴水池倒吊,讓觀者透過不同視角觀看,反思噴水池背後象徵的公共意義。(嘉美館提供)
嘉美館表示,嘉義市的城市發展原與水文系統息息相關,除了南面八掌溪、北面朴子溪,形成與嘉義縣之間的天然界線外,如紅毛井、中央噴水池、杉池(貯木池)等地景,長期以來扮演著庶民生活集會的重要場所。「現域」中的創作命題皆圍繞在這些地景及公共空間,展出6件作品。
吳柏翰、祁孝霖《民間製造開源》。兩人觀察到嘉義居民經常以水泥、五金零件等替街上的家具加工,讓家具擁有新生命與公共性。(嘉美館/提供)
設計師曾熙凱作品《不存在的噴泉》,將對嘉義人有多重意義象徵的中央噴水池,倒吊在無法觸及的高度,希冀觀者透過不同觀看視角時,反思噴水池背後象徵的公共意義。另一件同樣以噴水池為命題的作品《噴水池作為一種歷程》,由設計師張家翎,以自然的鵝卵石與綠色石頭等素材,意象式再現中央噴水池初始的形貌。
當若科技藝術作品《###》結合感測技術裝置,隨著手部不同程度觸控,讀取紅毛井不同時期史料。(嘉美館/提供)
因阿里山林業發展應運而生的杉池(貯木池),是嘉義林業發展的重要見證。設計師宮保睿作品《貯物池》透過重新編寫世代口耳相傳的貯木池傳說,再透過象徵性的物件展示,喚起眾人共感的生活記憶。而嘉義公園生態豐富,徐景亭《大地神經系統》就以苔蘚做為介質,提出相關延伸應用的奇思異想,呈現人與自然並存的微妙關係。
吳柏翰與祁孝霖的作品《民間製造開源》,取樣在嘉義街頭觀察到的庶人智慧,居民經常透過水泥、五金零件等異材質,替街道上被忽視的家具加工賦予新生命,這樣來自民間製造的靈感,重新啟發人們對設計的想像。
紅毛井是嘉義市內現存最古老的歷史遺跡,當若科技藝術的作品《###》結合深度感測技術裝置進行創作。隨著手部不同程度的觸控,從投影中能讀取紅毛井不同時期的文獻、地圖等史料,現場反覆放送描繪紅毛井的古詩朗讀,透過荷蘭文、河洛語兩種語言重新詮釋,讓人有如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去時代。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