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plus】〈食尚筆記〉煙燻 美味盡現

2022/01/01 05:30

文/梁瓊白

在早年,進入臘月後的大事就是開始醃製臘味,此時的節氣已入冬,溫度轉涼,出現的陽光溫暖而不熱辣,緩緩吹著的北風凜冽乾爽,是最適合製作臘味的氣溫。

眷村裡的各家各戶紛紛掛出一竿竿的各種臘肉、臘腸、臘魚、臘鴨……每家製作臘味的材料和配方都不同,空氣中瀰漫著各種臘品的氣味,等到曬乾收進屋內,不久就又開始飄散著燻臘肉的味道了。

早年沒有冰箱時,煙燻是保存肉品的方法,後來即使有了冰箱,煙燻仍然是讓肉品增加風味的方式,因此「燻」是沿襲已久的烹調法之一,外國的食品也有使用煙燻的,例如火腿、香腸等。

煙燻食物特有的香氣,受到不少消費者喜愛。(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烹調手法〉煙霧繚繞 燻出美味

所謂燻,就是將已乾燥的肉品懸掛在一定範圍的空間內,讓燃燒產生的煙霧附著在肉品的表層,然後慢慢沁入而產生香氣的烹調法。

燻的工具看材料的多寡,簡單的用炒鍋即可,量多的用挖空的汽油桶,量更大的商家有木頭釘製的燻房。產生煙霧與香氣最好的燻材是松木屑或松樹枝,可惜這種材質如今取得愈來愈困難,只有商家的大量需求有門路去訂購。比較屬於外省口味的燻,味道比較濃,充滿松枝木的香氣,本省口味的燻用的是曬乾的甘蔗皮或渣,再加上茶葉和砂糖,氣味比較清淡。

大量製作的燻是將肉品懸掛在煙霧繚繞的空間內,將燻材點燃後,再將蓋子蓋密或門栓緊,防止煙霧外洩,在燜燒狀態中,讓煙霧瀰漫在設定的空間內附著在食材上,直到火熄、煙霧消失才取出。

〈廚房撇步〉生燻和熟燻 視食材有別

煙燻分生燻和熟燻兩種,食材質地比較嫩、容易熟的,可以用生燻,例如燻黃魚,只燻一兩條魚,用一個舊炒菜鍋鋪上麵粉(或白米)、茶葉和黃砂糖即可,混合均勻後放上鐵架,把洗淨,並用鹽酒略微調味的黃魚放在鐵架上,然後開火燒,當鍋底的糖融化、茶葉和麵粉因為溫度升高而產生煙霧時,蓋上鍋蓋,並在鍋蓋四周圍上溼毛巾防止煙霧外洩,大約20分鐘左右就完成了。這是最簡便的煙燻法,因為在產生煙霧的同時,鍋內的溫度也在升高,所以質地嫩的魚肉很容易熟,本省口味的鯊魚煙也是將處理好的鯊魚肉用相同方式製作的生燻法。

生燻的食材燻之前必須要將表層的水分擦乾,只要有水分,煙燻是無法附著的。若食材是不容易熟的就要先煮熟,例如燻花枝、燻雞、燻鵝、燻豬頭肉、燻蛋等等,都是先煮熟再燻的,屬於熟燻,這些食材取出放涼後,要刷一層油保護外皮的色澤。

使用的鍋子用舊鍋就好,免得乾燒容易損壞,即便如此,放入燻材前最好先鋪一層鋁箔紙,免得那些糖和麵粉或米融化後黏在鍋底不易清除。

生燻的食材燻之前必須要將表層的水分擦乾,只要有水分,煙燻是無法附著的。(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專家提醒〉適量品嘗 點到為止

各種臘味是生燻的大宗食材,只有廣式偏甜的臘味不燻之外,其他省分的臘味都經過煙燻處理,但如今也只有商家能做到,他們的數量大而且有燻房,也能買到松樹枝和木屑,一般家庭沒有這種條件。

製作臘味時先將食材洗淨、瀝乾水分後加入調味料醃製,先逼出肉類的水分,入味後再取出風乾、曝曬,必須完全乾燥後才能燻。風乾是為了讓肉塊本身的水分完全釋出,否則直接曝曬會有內層溼軟的敗筆,曝曬的陽光也不能太強,以免曬出油脂更乾硬,這就是為什麼冬天才做臘味的原因,因為其他季節要不是太陽太烈、就是雨水多容易潮溼發霉,都不是做臘味的好時機。

此外,以前的臘味為了保存更長的時間,醃製的調味料除了用大量的鹽,又為了色澤和防腐還會添加硝,這些都是對健康有害的成分。現在的製作方法和食安法規已經改進很多,加上飲食習慣的改變,一般吃煙燻臘味的比例也降低了,但不可否認煙燻食物特有的香氣仍然受到消費者喜愛,有些家庭甚至將煙燻臘味當成過年不可少的年菜之一,熟食攤的燻雞、燻豬頭肉以及各種燻味仍然受歡迎,不過營養學家也提醒常吃或多吃容易有致癌的風險,所以偶爾嘗嘗,而且適量就好。

沒有冰箱的年代,臘味的保存透過煙燻形成一層保護,貯存則是吊掛在爐灶上方的屋樑下,藉著燒柴火的煙霧繼續燻,直到吃完為止。但這是早期農村的做法,如今冰箱已經很普及了,無論是自己做的或買來的臘味,最好放冰箱冷藏或冷凍,食用時先用溫水洗淨再蒸或炒,口感和風味才健康。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