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故宮 台博 台史博 首聯展呈現多元文化在台灣
台博展出原住民色彩絢麗、細膩繁複繡法的華麗禮服,反映穿者的身分地位。(台博館/提供)
〔記者邱巧貞/台北報導〕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台灣博物館及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三館史上首度聯合策展,「看見藏品裡的原、民、官:故宮、台博、台史博三館聯合特展」即日起至5月29日於台博館本館展出,共計展出藏品482件。
「盛宴的餐桌」展區,台史博展出大稻埕「江山樓」餐廳的餐具,感受當時的飲食物質文化。(台博館/提供)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昨(3)日出席開幕典禮表示,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除了有最早的原住民族外,也經歷過三次移民:明清時代、1949從中國大江南北到台灣、新住民;同時亦經過三次殖民:荷蘭、明鄭、日治。博物館發掘問題、蒐集文物、策展,與人民對話,整個過程上其實就是一個文化,透過三館聯合特展,呈現台灣400年歷史裡豐富精采且多元的一面。
「女子的美麗裝飾」展區,台史博展示當時女性為了符合社會審美的三寸金蓮。(記者邱巧貞攝)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提到,故宮非常努力想走出來與民眾一起,台灣的文物館因為歷史及當時成立背景的關係,館內收藏的文物有很大不同,故宮以中國歷代皇家宮廷與官府收藏文物著稱,台博館以豐富多樣的台灣傳統原住民文物收藏見長,台史博所收藏的台灣歷史與常民文物堪稱全台翹楚。
「祖先的音容宛在」展區,展示故宮藏品康熙送給兒子雍正的座右銘「戒急用忍」做成的掛屏。(記者邱巧貞攝)
吳密察表示,三館聯合策展所遇到的困難是必須打破區隔,讓這些文物能相互交流,故宮裡基本上沒有台灣的文物,且收藏被認為是具有藝術價值、美術史重視的古物,而台博館、台史館不見得是從美術、精細的角度收藏文物,要讓三館發揮各自館藏特色,又能互相對話,其實是滿大挑戰。這次不同於傳統藝術史的詮釋架構,分別以三足鼎立的方式,聚焦共同主題,讓不同過去所蒐集的文物能進行新時代的對話。
故宮展示清宮宴餐具,宮宴菜色多,一餐下來餐具多達數十個,常用金銀、玉石、表達尊貴身分的黃釉瓷器。(台博館/提供)
本次展覽共挑選10個共同主題,分別為不當貨幣使用的錢、看不懂的文字、令人上癮的煙具、盛宴的餐桌、他者想像的凝視、祖先的音容宛在、女子的美麗裝飾、瓜瓞綿綿子孫多、兩性與情欲世界、型男與勇士。
「瓜瓞綿綿子孫多」展區,故宮展出接生咸豐皇帝用的長命百歲金盆,只能給男生用,公主不能使用。(記者邱巧貞攝)
台灣歷史上,有很多「不做貨幣使用的錢幣」,例如台灣原住民族轉化外來錢幣為衣飾;故宮收藏的宮中避邪祈福的飾物厭勝錢;台灣民間也有不少錢幣拿來當做趨吉避凶的護身符。「盛宴的餐桌」呈現舉辦盛宴時的多樣變化,故宮排出「滿漢全席」;台史博召喚百年前高檔台菜代表「江山樓」;台博擺出岸裡社潘家、排灣貴族食具與達悟魚盤聯軍。
其他展區如「祖先的音容宛在」,故宮展示出乾隆收藏祖父康熙贈送的筆筒,還有康熙送給兒子雍正的座右銘「戒急用忍」做成的掛屏。「女子的美麗裝飾」展區,台博館展出細膩繁複的泰雅族新娘禮服組;台史博展示當時女性為符合社會審美的三寸金蓮;故宮則展出宮中婦女使用的裝扮行頭,金對鐲、翡翠指甲套、耳墜等,皆設計精巧時尚。
「瓜瓞綿綿子孫多」展區,可見到故宮珍藏咸豐皇帝出生時被接生用的金盆;而在原住民文化中較沒有漢人「早生貴子」觀念,卻強調「傳承家系」,台博挑選排灣族文化中強調親子傳承的雕刻。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