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週末.藝文新地標】全球藝文亮點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北藝中心於3月11日敞開大門,迎接觀眾看戲。(北藝中心/提供)
文/記者凃盈如
台北近期又有藝文新地標!備受國際矚目、興建10年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簡稱北藝中心),終於在月前試營運,不只獨特外表、其內部設施也相當吸睛。
北藝中心外觀。(記者陳奕全攝)
觀獨特外型 像貢丸、麻辣鍋、皮蛋豆腐?
這座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與大衛‧希艾萊特(David Gianotten)所領軍的荷蘭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打造的建築,坐落於士林夜市舊址上,有人說外觀彷彿筷子夾著貢丸、也像皮蛋豆腐,又或者是麻辣鍋,更有人說像隕石降落……無論如何,北藝中心已於3月開始試營運,預計於7月啟用、8月正式開幕。
位於熱鬧的士林,庫哈斯最初的設計理念,據悉是接近「麻辣鍋」。他多次來台,對於麻辣鍋一次可擁有多種口味並存的特色印象深刻,遂將此概念融入建築,此舉,也呼應台北市文化局當時要打造3個表演廳的需求。
只不過,這座造型奇幻的建築,中途曾因鉅額建造費用,經歷包商倒閉。看著北藝中心歷經10年工期,執行長王孟超表示:「對Rem Koolhaas而言,他所追求的是完美、是工藝。」除了球形結構創造出漂浮的視覺感,立面使用了1182片的S型玻璃,也是一大特色。玻璃每片挑高5米,重達300多公斤,以兩層玻璃創造出隔音效果,每一片玻璃原料皆來自德國,於西班牙製作,再運至中國東莞施行風雨測試,才能造就澄澈清透如波光的曲面。
立面使用的S型玻璃,作工精細,光是玻璃與球體接縫處,就經歷多次來回討論、微調,造就完美設計。(記者陳奕全攝)
至於麻辣鍋內部的「一鍋三味」,則分別為:球劇場、藍盒子與大劇院,其中,藍盒子與大劇院可以展開為「超級大劇院」,構成一座最長可達90公尺的舞台。王孟超提到:「觀眾席位置沒有一定在哪一側,觀眾甚至也可以上台遊走,打造為『沉浸式的劇場』,甚至還可以隔成6至7個空間,觀眾可以穿梭在不同的空間,每一個空間就是一個故事、一個世界。」至於球劇場,其漂浮的造型,更讓人有種獨特的體驗,彷彿坐在漂浮的星球看表演。
定位為實驗劇場的藍盒子,同樣擁有800席座位。(北藝中心/提供)大劇院斜度較大,藉此縮短與舞台距離,創造臨場感。(北藝中心/提供)設有800席座位的球劇場。(記者陳奕全攝)
速寫建築師 關於雷姆‧庫哈斯
有機、賦與使用者自己創造用途,宛若魔術方塊般,自己可以創意組合、運用、拆解,彷彿就是庫哈斯留下的驚奇伏筆,然而,這些對建築物的想像,除了源自庫哈斯自身關照的城市面向,也與OMA許多作品呼應。
出生於鹿特丹,庫哈斯年少時曾因父親工作,居住在荷蘭殖民的印尼,父親是位劇作家、小說家、批評家,其後庫哈斯跟隨父親文學的腳步,展開了寫作生涯,19歲回到荷蘭後,他先於《海牙郵報》(Haagse Post)擔任記者,後來和朋友一起寫電影劇本,直到26歲,才開始學習建築,進入英國「AA 建築聯盟學院」就讀。
雷姆‧庫哈斯設計的西雅圖圖書館,以「圖書館能夠成為城市中的客廳」為目的,從中即可見庫哈斯對建築與公共性的思考。(圖:美聯社)
庫哈斯於1978年發表的著作《Delirious New York》(瘋癲的紐約),在建築領域被視為經典,也為他樹立極高聲量。這本書探討了紐約在二戰結束前瘋狂的現代化歷程並提出理論,他也是首位有系統將自身對社會問題、建築關注相提並論的建築師。在他眼中,形式的美醜並非首要,能夠對當地文化理解、創造、再操作才是他所熱衷的,於是回應到市民議論紛紛的北藝中心外觀,並對應到其試營運期間市民參與感,似乎在某種程度,也達到庫哈斯的設計意圖。
為北藝中心操刀設計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圖:歐新社)
不只是表演廳 具多樣化親民性
無論有沒有要看表演,也可以來這裡遊玩、參觀、待上大半天,是北藝中心超出一般表演廳的空間可能性。譬如「參觀回路」,便是一條獨立的參觀通道,可從1樓大廳搭乘橘色手扶梯,沿途經過各個劇場,如大劇院後舞台、藍盒子頂棚等區域,如果當時正在彩排、表演,還可從玻璃窗景看到機械設備、舞台升降過程,彷彿在觀賞一齣劇場的微型紀錄片;最後還可沿著迴廊上屋頂,於空中花園漫步,其中也會經過位於7樓ACME餐廳,可在這裡喝杯自然酒,並在大面玻璃窗邊遠眺士林山景、市景,ACME更特別於高處規畫獨立座位區,供表演者使用,幸運的民眾,則可在此與表演者近距離相遇。
北藝中心「參觀回路」,為一條獨立的參觀動線。(北藝中心/提供)
王孟超提到:「參觀回路未來可望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免、折扣,或者免費,目前正在研擬,如看戲、消費餐飲,或者搭捷運、於士林夜市消費等周邊串聯,就可以抵扣門票,相關細節要到8月才會底定。將來會有青鳥書店進駐,於開放式空間設置桌椅,讓人在窗邊閱讀;7樓ACME則會販售自然酒,營業到晚上12點,來客可以趕最後一班捷運回去。3個劇場都有吧檯的設計,由ACME或者樓下Verse Bar支援供應餐飲,而球劇場的包廂7月開箱後可開放飲食。」
從欣賞藝文表演到休閒遊憩活動,北藝中心多元化的利用方式,就像它的外觀及內在,讓人充滿想像與期待。
參觀回路可通往頂樓,欣賞空中花園。(北藝中心/提供)走一趟參觀回路,不看表演也可以貼近劇場動態。(記者陳奕全攝)
〈表演團體開箱1〉阮劇團《熱天酣眠》
副團長余品潔:在球劇場感受能量魔法
阮劇團副團長余品潔。(記者陳奕全攝)
在我離開台北返鄉回嘉義創立阮劇團之前,就知道北藝中心要興建了,每次路過劍潭,就看著它一點一點建造起來,感覺這個場館蓄積了很多情感跟能量,所以,當她真的點燈、打開那一刻,覺得很感動!
《熱天酣眠》在試營運期間,在球劇場演出的這幾天,我覺得觀眾對場地特別有感覺,觀眾們在觀眾席裡,開場那一刻的氣氛很不一樣,站在台上的演員可以感受到觀眾的期待,他們好像知道自己坐在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會有一種很不一樣的興奮感,那種活絡的感覺,連帶影響了表演氣氛,與一般方型的表演廳不一樣。
若是在其他的表演廳,800個觀眾席,能量要拉得比較遠才會回來,但在球(劇場)裡,可感受到能量「砰砰砰」在裡面滾,是一直翻騰的感覺,換個抽象方式說,如果表演有個線性的話,球劇場裡的能量,會一直旋轉,會把所有情緒捲起來,這是與一般場館較不同的。此外,試麥的時候,也覺得聲音反射超級好,覺得球劇場對聲音的設計很棒,設計非常精密。
阮劇團副團長余品潔表示,通往劇場的藍色手扶梯,讓人格外有儀式感。(記者陳奕全攝)
〈表演團體開箱2〉瘋戲樂工作室《當金蓮成熟時》
製作人陳盈達:大劇院提供前所未有的臨場感
瘋戲樂工作室製作人陳盈達。(記者陳奕全攝)
每一種演出在劇場所用到的器材、聲響、視覺體驗都不太一樣,目前正值北藝中心試營運期間,我們這次演出的是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算是蠻全方位的測試,在空間的使用上也一切順利,無論是道具、卸貨、舞台側台等,都感到貼心、完善,譬如音樂劇的樂池,可選擇放在前台或後台,本次演出《當金蓮成熟時》,與《貓》和《歌劇魅影》作法相同,樂團置於後台,而大劇院的後台空間充裕,讓演出可以進行得更順利,至於舞台側台的尺度亦非常標準,對稱且寬敞的空間,讓小道具可以收納得整齊、漂亮,衣服在服裝間燙完推上來,動線方便。
此外,大劇院的視野非常好,因為斜度比較大,但座位與前方的距離較其他表演廳縮短一些,較有臨場感,即使買後排的票也會感到物超所值,鼓勵民眾可以趁試營運期間來看戲,享有6折票價。
陳盈達認為,北藝中心鄰近交通便利的劍潭站,對於演員和觀眾而言,也是很大加分,下戲後更能馬上就找到覓食的地方。(北藝中心/提供)
雷姆‧庫哈斯設計的西雅圖圖書館,以「圖書館能夠成為城市中的客廳」為目的,從中即可見庫哈斯對建築與公共性的思考。(圖:美聯社)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