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文資局拍片發揚口述傳統 排灣族佳興部落古謠傳唱展實力
文化部文資局拍片發揚「口述傳統」,邀請屏東泰武鄉的排灣族佳興部落古謠隊前來吟唱,讓人感受「口述傳統」的傳承活力。(記者凃盈如攝)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製作《口傳的記憶:無形文化資產的口述傳統》影片,6日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展演廳,舉辦放映記者會,現場由來自佳興部落的vuvu(排灣語,長輩)們傳唱〈Puljetji佳興Taljiyalep家族婚禮歌謠〉,展現強大的能量與感染力。
一般民眾對於「有形文化資產」可能較為熟悉,如古蹟、紀念建築、歷史建築或者考古遺址等,至於無形的文化資產,2016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將「無形文化資產」分為「民俗」、「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傳統知識與實踐」5大類,其中「口述傳統」是新增的類別。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表示:「由於民眾對於『口述傳統』多不熟知,第一線的文化工作者及縣市政府相關人員也有諸多疑問,因此特別委託國立政治大學林修澈教授,帶領團隊研究國內外已登錄『口述傳統』案例,以及國內可登錄的潛力案例,歸納文化資產相關法規的精髓拍攝影片,深入淺出地向觀眾解說『口述傳統』的特性及現況。」
記者會現場邀請屏東泰武鄉的排灣族佳興部落古謠隊前來吟唱。台灣目前登錄的「口述傳統」案例共有7個,〈Puljetji佳興Taljiyalep家族婚禮歌謠〉為其中之一,透過他們的分享,讓人感受在文化中相遇的美好。
計畫主持人林修澈教授提到:「『口述傳統』的3大要素,即『集體記憶、傳統、口述』,必須有其語言環境與社會環境,在變遷的社會裡,傳統的語言若消失了,口述傳統自然會跟著消失,因為口述傳統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另外,『口述傳統』若沒有一個社會環境可以讓它生存,它就會消失。」
文資局邀請民眾一起來參與觀影分享會,詳情請見文化部文資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oc.boch)。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