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台灣纖維作品演繹色彩劇場 倫敦工藝週展出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左起)、文化部次長李靜慧、策展人吳佩珊及參展工藝家廖倫光展示「泥染方巾」成品。(文化部/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策畫參展「2022倫敦工藝週」,將於5月7日至15日在倫敦Gallery@OXO藝廊展出,以「色彩劇場 台灣纖維工藝展」(Colour Theatre:Taiwan Fiber Crafts)為主題,展出29組富含台灣文化底蘊及在地特色的天然染色作品,工藝中心6日特別舉行展前記者會說明策展內容規劃。
王世慧、廖安珺作品〈全開麟紙——菠蘿宣〉。(文化部/提供)
「倫敦工藝週」為全球工藝圈的年度盛事,今年台灣以纖維及天然染色工藝參與展覽,由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吳佩珊策展,參展作品包含曾啟雄與廖倫光等台灣染色工藝學者的創作,知名設計師洪麗芬、Taiping Blue太平藍等品牌,以及新一代工藝家的創意。
廖倫光作品「大肚山紅泥染」吊飾。(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這是工藝中心首次策畫台灣工藝家作品參與2022倫敦工藝週展出,在國際交流相對不易的疫情期間,感謝工藝中心、工藝家與策展人的籌劃,以集體策展的概念參與國際盛會,將台灣工藝送到國際被看見、被感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倫敦工藝週」策展以台灣的天然色彩(Color)與纖維(Fiber)及概念來呈現台灣的識別性文化符號,台灣為海島國家故具有多樣的生態、族群與多元文化,透過以天然染色與纖維作為元素來呈現台灣特有的自然環境及文化特色。
台灣參展以「色彩劇場」為主題,融合台灣天然色與文化元素形塑展出空間,將色彩擬人為角色躍身舞台。策展人吳佩珊指出,天然染色本身是個複雜的元素,在試著捕捉天然染色工藝師們多元樣貌的過程中,獲益良多。因此,運用「演員」、「空間」、「觀眾」演繹展場整體氛圍,台灣纖維工藝作品擔任「演員」,形塑天然色的內在表情,孕育天然色的台灣地貌風土建構「空間」,並由觀展「觀眾」的盡情投入,共同成就一齣完美的色彩表演,進行一場跨域跨文化對話。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