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漫畫在台灣有請漫畫迷 回味跨世代漫畫記憶

2022/05/10 05:30

「記憶中的畫格世界──漫畫在台灣」特展,帶民眾一同回憶不同時代的漫畫記億。(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灣人從日治時代起,就可從報紙及雜誌接觸到漫畫,戰後進入台灣漫畫的第1波高峰,兒童雜誌、本土漫畫大量出版,直到1960年代因漫畫審查制度,盜版的日本漫畫開始進入市場,許多5、6年級民眾年少時看的漫畫名稱,和今日大不相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記憶中的畫格世界──漫畫在台灣」特展,以5大單元呈現,帶民眾看台灣的漫畫發展及回味跨世代的漫畫記憶。

「漫畫在台灣」特展自即日起展出至10月10日,其中「百年前開始看漫畫」單元,讓民眾知道1930年代的《台灣日日新報》就有連環漫畫及漫畫相關雜誌的廣告,日本時代的漫畫作品有描寫台灣風土人情,也有回應日本帝國主義的創作。

「在租書攤遇到武林高手」單元可看到戰後兒童雜誌、本土漫畫大量出版,前輩漫畫家劉興欽、游龍輝、葉宏甲、蔡焜霖等紛紛投入,陳海虹的武俠漫畫《小俠龍捲風》與葉宏甲的諸葛四郎系列,掀起台灣的武俠漫畫熱潮,擠在租書攤看漫畫也成為當時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從1950年代起,各家報社陸續引進歐美連環漫畫,小亨利、白朗黛、史奴比、加菲貓等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角色。不過,1960年代之後,漫畫審查制對本土漫畫出版造成打擊,盜版的日本漫畫開始進入台灣市場,有些翻譯名稱甚至遭塗改,這也導致今、昔讀者對同一本漫畫卻有不同名稱記憶。

「漫遊數位宇宙」則展示2000年以後的數位媒體漫畫,打開漫畫製作和閱讀體驗的可能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