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北美館X-site計畫藍屋 全木構建築展現自然與藝術交融之可能

2022/05/22 05:30

圓形的《藍屋》大門。
(北美館/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主辦的第9屆「[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主辦的第9屆「X-site 計畫」,《藍屋》(Blue House)團隊以同名提案企劃,從20件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日前於北美館戶外廣場正式揭幕,以藍色呈現多重感知的沉浸場域,即日起至7月31日止,於北美館戶外展出。

斜屋頂的幾何開孔,可見都市天際。
(記者凃盈如攝)

此案是近幾屆X-site少見的全木構建築,搭建藝術向度與自然材質交融創造的可能,團隊利用在橫跨北美館戶外廣場兩段階梯的量體之上,由3個主要元素構築而成整體:包含歐洲赤松構成的斜面屋架、由花旗松木材打造的非規律結構體,以及落葉松木交錯而成的曲面地板。波浪式地板產生的高低差,加上結構體的變換交錯,構築出一個能以不同方式運用的沉浸之所,配合以藍色為主題的結構調性,空間中產生多維度質感,不僅打破直線的秩序邏輯,也展現抽離意義之美。

北美館第9屆「X-site 計畫」於上週五晚間揭幕,創作團隊與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前排右四)、評審委員凌天(左一)、林佩蓉(左二)、林聖峯(左三)合影。
(記者凃盈如攝)

團隊也刻意在不規則的輪廓間刻畫出建築物的穿透性。如屋簷間留下的隙縫、與斜屋頂上的幾何開孔等,透過木作細節的抽象表徵,再次模糊、霧化真實與虛構的邊界,以詩化意象與觀眾身體間交互營造的遊走經驗,也延展出空間的複調敘事,讓人重新感受一個空間的多元性。

在《藍屋》當中可隨意遊走,從不同形狀的開窗望見天際,並在夜晚的建築體裡,看到夜空透入的光,並藉由與「公眾計畫」的連結,讓進入建築的人有更多參與,透過「藍屋研究」,在不同展期推出包含透過聲音(藍耳朵)、視覺(藍眼睛)、氣味(藍鼻子)、肢體(藍身體)及意識(藍意識)等5種類型的感知體驗,以及1項場域限定的互動遊戲「藍字」,讓人在空間內打開各種感官,彷彿在迷走的都市裡找到一處擱淺的港灣。

本次評選團包含王俊傑、林聖峯、林佩蓉、凌天、涂維政、黃謙智、蕭淑文等6位館內外藝術及建築學者專家,評選團委員之一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林聖峯表示,《藍屋》在完成的時候,以一整片的藍,使其極度的去物質,與北美館前的廣場、大階梯以及北美館主建築,整個場域形成非常有趣的對話,包含尺度、內外的開放性,形成非常抽象、但又非常身體感知的狀態,同時帶著甜美、某種記憶,但又指向未來。

北美館表示,本屆X-site 計畫回歸對「X」的探詢,期待能夠帶來更具創新的空間體驗,並建構出美術館、公共廣場及公眾三者之間的對話,徵集當代跨域形式的臨時性裝置提案,鼓勵實驗性建築形式及創作型態,企圖激發對於空間設計和結構美學的再想像,進而使美術館的展演場域,擴及至戶外廣場,創造更多與公眾的對話與連結。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