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獨家專訪北藝建築師庫哈斯」 庫哈斯:北藝是棟很特別的建築 期待它迸發城市文化能量

2022/08/07 05:30

庫哈斯對於建造逾10年的北藝中心啟用感到開心,他期待建築的使用可以超出想像,並提到團隊仍會持續參與。(記者凃盈如攝)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操刀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普立茲克獎得主、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創始合夥人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與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建築師大衛.希艾萊特(David Gianotten)近日抵台參與北藝中心開幕活動,並接受本報獨家專訪。已觀賞了兩檔北藝開幕季表演的庫哈斯提到:「看著觀眾們第一次進劇場探索,找到自己的位置,或在表演當中感受劇場的形狀、氛圍,這一切都讓我十分興奮,覺得帶來截然不同的能量。」

庫哈斯(左)、希艾萊特介紹北藝中心建築內獨有的「參觀回路」動線。(記者潘少棠攝)

照片上看起來頗有距離感的庫哈斯,對城市、剛啟用不久的北藝中心建築設計侃侃而談。為了此案,庫哈斯一共來到台北60次,而大衛.希艾萊特,更來台逾200次,兩人都認為台北是個充滿活力與原創性的城市,且具備多元混雜的包容性,在景觀上,自然景觀與都市同時並存,不似世界上許多大城市,常因雷同的都市景觀、時尚大店林立,讓人感到明顯的貧富差距,不知自己身處何處。

庫哈斯指出,設計北藝中心最重要的關鍵,是先理解想傳遞的文化能量,進而創造一些情境,透過設計,激起民眾對建築的好奇,他熱情邀請廣大民眾前來參觀。(記者潘少棠攝)

面對抵台後的幾場導覽與演講,不時有民眾或媒體關注設施的維運問題,問及建築師,是否有任何想修改的部分?他笑稱,無論有沒有,聽起來都不對,但他因建築落成感到非常高興,覺得團隊有很多用心在這個作品實現,從美學到城市的關係,都已有全新的結合,譬如,除了戲院之外,一些非正式的場域,如戶外空間、廣場,已看見兒童劇的戲台,大廳也可形成小小的表演場域,更有延伸北藝建築的捷運連通道,甚至球體也可做為作品的投影背景,這些都是建築內外創造的能量。「這裡可以做很多特別的事,文化都可與之共鳴,希望人們快習慣、使用它,因為這是棟很特別的建築,難與其他比較。當了解之後,就會看到很不一樣的內涵。」講到這裡,庫哈斯的眼神顯得熱切。

問及平常創作的靈感來源,庫哈斯很意想不到地說,是「業主」。他認為,建築師是個很奇怪的職業,有時比較像溝通者,也有點像外交人員,不是強加自己的文化,而是找到一種方式,去溝通、連結;他認為,在全球化的現下,這樣的溝通者角色非常重要。他進一步舉例,當客戶想要一間房子、辦公室、教堂,建築師無法直接做什麼,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基於了解、透過解決問題能力,將客戶的需求整合,融入正在實踐的文化,提供一個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就是靈感的來源。而大衛.希艾萊特則笑稱:「靈感並非來自想像,而是從問題中,想著怎麼去解決的過程,所有的可能性,都會是靈感的來源。」

由於建築師庫哈斯與希艾萊特都曾於大學任教,他們勉勵台灣年輕建築師,不要因為覺得機會少而感到士氣低落,可嘗試找到一些有創意的方式,去討論它,進而開啟對話、創造獨特的見解,他也鼓勵年輕建築師留在台灣,因為「台灣需要你,也需要你的創造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