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書與人】 生活的自然主義者 - 吳晟談《文學一甲子》

2022/08/19 05:30

詩人吳晟在自家純園。

專訪◎李長青 圖片提供◎吳晟

2008年,吳志寧(右)製作吳晟詩歌專輯《甜蜜的負荷》,兩人組成「一搭一唱父子走唱團」。

1. 一張深邃的地圖

吳晟新作《文學一甲子》,共兩冊。

有著濃厚「類自傳」與「類回憶錄」色彩的兩大冊《文學一甲子》,具體彰顯了吳晟(1944-)植根/釘根於土地的生命觀、生活觀與寫作觀,更讓讀者感受到,何謂文字與社會脈動緊密相關/相連的吳晟文風。

1975年,吳晟(前排左二)獲得吳望堯基金會設置的第二屆中國現代詩獎。由瘂弦(後排右三)推薦。

兩冊《文學一甲子》分別是《文學一甲子1:吳晟的詩情詩緣》與《文學一甲子2:吳晟的文學情誼》。前者分有五輯,是為「文學起步」、「一首詩一個故事」、「詩與歌的故事」、「詩集因緣」、「文學獎」;後者則概以四輯,分別是「文學情誼」、「未完成的編輯夢」、「詩與我之間」與「追念」。讀者無論從書名抑或分輯名,即可大略探知,此兩冊《文學一甲子》幾乎交代了吳晟大部分的文學歷程,果真猶如「一張廣幅而深邃的地圖」(楊翠語)。

1980年,吳晟(左)以詩人身分應聶華苓(中)之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

是以,網路平台的書介說這是「吳晟創作生涯的集結,以『詩』為核心,輻射出珠玉斑斕的篇章,構築了一條雋永動人的文學路」。

吳晟全家福與母親合影。

2. 對詩一往情深

吳晟與妻子莊芳華(左)年輕時的留影,莊芳華是吳晟寫作的重要推手,也是一起農作的伴侶。

的確,正是以「詩」為核心,因此《文學一甲子1》與《文學一甲子2》雖然都以散文書寫,然內容或主題卻不時圍繞著「詩」。

高中生吳勝雄(吳晟本名),儘管在升學路上頓挫,仍保有年輕的熱血真性。

詩作、詩人、詩集、詩刊、詩壇、詩友、詩獎、詩情、詩緣、詩心、詩的思考以及許多詩的故事與交誼等等,詩人吳晟顯然自青春伊始便選擇以詩立命──高中時期即已發表超過五十首詩;早慧先發,依昔至今,這是吳晟對詩/詩業的一往情深。

1962年的高中生吳勝雄,儘管也在升學路上遭逢頓挫,卻仍能保有年輕的熱血真性,對人、對事也對文學。如此一晃眼六十年,時光積疊而成一甲子的風景,2022年慎重/盛大推出兩冊《文學一甲子》。這不但標誌了吳晟個人文學實績的重要里程,更深刻建構出台灣詩壇/文壇不容忽視的文學史蹟。

3. 米,就是生命

吳晟世居台灣彰化縣溪州鄉圳寮村,教職退休前,已長期兼有自耕農身分;寫作之外吳晟亦親耕農事,是許多人心目中「農味」十足的現代作家。每次見到吳晟老師,我總是可以自然沐浴於稻田浪海的想像裡,並且聽見濁水溪深情的水流聲。濃濃的農味,以勤以誠,常是吳晟作品的內涵與象徵,更是其人本/人文的精神特質。

回想2012年,溪州鄉農民與青年為了爭取農業用水資源,共同攜手護水行動,當時,我也受吳晟老師感召,參與了位於莿仔埤圳的系列活動;今年夏天是溪州護水十年有成的美麗時節,我獲贈「護水十年,江湖稻義」黑泥季紀念活動的一百五十公克輕巧包黑泥米,拿在手上,覺得包裝可愛輕盈,也感到了幾許時間的重量。

輕巧包的黑泥米,外包裝清新雋永,走藍白色系,並有特色文案百餘字,其中「……係由黑泥總部,會同水田生物,日夜討論……經莿仔埤圳附議,濁水溪點頭同意,始完成相關程序……」最富趣味與詩意,讓人不禁想起「米,就是生命」的文化提醒。

4. 在自然中疼惜自然

吳晟的生活日常,以農事與大自然為基底;吳晟的文學追求,則以詩與散文為雙軌。我曾在〈宇宙之大,他還年輕〉一文中,說吳晟「在自然中體察自然,在自然中疼惜自然」,因而十分「自然而然」,於農家農村「種田人」的身分之外,也在自家的林地實踐/實驗著「種樹人」進行式的森林之夢。

這樣的吳晟,可以說是台灣的自然主義者。

此外,吳晟對台灣的生態環境多所觀察、思索、辨認、調查與焦慮,念茲在茲,甚而憂心如焚。這樣的吳晟,著急與苦口有之,「忍袂牢」的批判疾呼亦有之;這樣的吳晟,常以沉痛的文字見諸筆端,常藉自然的物事而入夢縈;這樣的吳晟,長期勸籲國人正確而友善的土地倫理與生態觀念,期能徹底落實於台灣社會的生活現狀;這樣的吳晟,實可謂「生活的自然主義者」。

吳晟對我說,生活的自然主義者,也時常等於自然的生活主義者;兩者同心同德,也幾乎同理同脈,一言蔽之,都以「愛」為本源。

5. 人情與事理的溫度

「愛」是許多事情的發軔,也時常是生命相逢與人情流轉之處,最純然的質地。展讀兩冊《文學一甲子》,固然可在其中發現,或曰複習,吳晟的文學觀與詩觀,然則內裡更顯蘊藉,更形澎湃,常/藏在心中的文學情誼。

例如吳晟以長文〈文學建築.小說大樓〉道出王定國其人其事,其心其思,荒涼的美感,清麗的孤獨,生活的冷與熱,日子的虛或實,用「人道主義的寫實路線」評價王定國的文學魂/體,進一步肯認王氏小說裡一貫潛伏著的,動人的「悲憫胸懷」。

又例如在〈傳承台語歌聲〉裡,吳晟引用路寒袖自己形容的「血液的呼喚」以及「重新調整耳朵的方向」的心路轉折,剖析路寒袖對詩與台語雅歌的見地與建樹,而生出「路寒袖的台語之美,其實來自於意境之美。」的讚語,誠真知也。

再例如,於〈巡山三十年〉吳晟細細耙梳劉克襄從年輕至中壯的寫作歷程,注意到其中的文類變貌與關懷面向,以及社會、政治的象徵隱喻與鳥囀山林的清滌長音,並推崇劉克襄「確立寫實風格的典範」。

此外其他,猶有更多,諸如羅葉、陳映真、洪醒夫、沈登恩、邱坤良、鴻鴻、瘂弦等,不但大幅度擴增了一首詩一個故事的能量版圖,更容納了許多故事許多生命的美麗交織/交會。綜覽兩冊《文學一甲子》裡的文字,夾敘夾議之外,往往也帶著吳晟的文人情懷,以及人情與事理的溫度/溫潤。

吳晟的這些文學情誼,反映於書評或序文時,緣著識其人,而能自然援引實際生活裡歷歷在目的真人真事;同時,又藉著讀其詩/文,猶如對文本進行了翻土或整地的基本功,而能益加熟悉/洞悉友朋作品裡的本質成分。

這樣的文字風格,真切篤實,情理兼備,筆下之人形象鮮明生動,所述之事輕重緩急各具姿態聲色;而貫穿各篇章娓娓道來的誠摯語氣,更讓兩冊《文學一甲子》讀來竟有如連載的長篇故事書,無論寫人或書己,安靜通透的天色,引人入勝的情節,都在字裡行間自然鋪排,自然開展,自然流動,自然風華。●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