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打開密道回望兩廳院35年 平行劇場思辨表藝未來想望

2022/10/14 05:30

國家劇院原來有2個車道共4個出入口,但因動線雜亂,後來決定廢止其中一個車道,另1個維持使用的車道則改為1進、1出。廢車道近20年來多處於塵封狀態,偶爾供特別展覽使用,此次為「平行劇場」主展場。(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國家兩廳院將於10月底屆滿35週年,因此推出2項特別企畫,分別是「平行劇場:軌跡與重影的廳院35」文件展、展演與論壇,以及互動裝置「〈NTCHaiR〉智慧體:明日生存索引」,邀請民眾透過經典的物件、文本與檔案,一起回顧與理解不同時代與社會環境下的藝術詮釋。其中最特別之處,應是近20年來極少打開的國家劇院廢車道,此次變身為閱覽兩廳院35年軌跡的「平行劇場」,昨(13)日開展。

「自由、情感的身體文本」從身段探看演員與文本間的關係。 (記者凌美雪攝)

「平行劇場:軌跡與重影的廳院35」由藝評人周伶芝及文化研究學者汪俊彥共同策展,耙梳過去經典的展演物件、文本與檔案,體會身處不同時代藝術家們的思想與創意,並以「實驗」、「經典」、「傳統」為軸,規畫一系列文件展、展演、論壇,藉此思辨劇場未來的各種想望。

周伶芝表示,「35週年為一個回望的節點,企圖懸置已被認定的廳院與表演藝術的發展,並非線性的前進歷史,而是在多重時間觀裡、共時性的可能連結和彼此辯證。」在此概念下,探訪曾經被賦予的意義和可能的隱藏記憶,藉此打開新的閱讀與提問,讓檔案之間彼此對話、再度書寫。汪俊彥則指出,「廳院35策展在各個項目中都試圖跳脫既有表演藝術分類的認識,藉由關鍵字既獨立又交互激盪與提問,一方面對長期習以為常的線性與可見歷史提出多義的探索,另一方面也試圖拓寬表演美學的認識與閱讀邊界。」

「平行劇場」的3大區塊中,文件展將愛國東路側地下廢車道打造為主展場,首度以表演藝術圖書館的館藏為策展素材,如劇照、影像、各種劇評與報導等,邀請觀者重新審視與挖掘文史檔案背後的問題意識。

展演區塊針對「經典」、「實驗」、「傳統」3大命題,邀請窮劇場高俊耀於戲劇院佈景工廠帶來《過於孤獨的喧囂》(經典);鄭尹真將在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呈現《忘身志》(實驗);栢優座許栢昂則會在戲劇院卸貨口內通道展演《很久沒有戲了我》(傳統)。

論壇區塊以「重訪歷史的表演關鍵字」為題,規畫4場論壇,邀請到王安祈、王墨林、榮念曾、黃宗儀、鄭慧華、姚立群、陳界仁、王文儀等,探討「情感」如何成為劇場表演的共同意識;「自由」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如何被定義與再定義;「實驗」如何成為創作者與劇場實踐的認知與養成;何謂西方、現代與「世界」,台灣的表演又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平行劇場」詳細內容可詢網站(https://reurl.cc/dW94M8)。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