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工藝之美】保存排灣族傳統刺繡─完美女人Lavaus陳利友妹

2022/12/03 05:30

陳利友妹是排灣族傳統刺繡工藝保存者。

文.攝影/高依汾

2021年獲得文化部認定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項目「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Lavaus,漢文名字為陳利友妹,她保存排灣族傳統刺繡技法與各種圖騰紋樣,加上個人獨特的色彩搭配手法,反應出東排灣地區豐富多元的文化特色,亦是台東縣首位人間國寶。

排灣族人口約有10萬人,在台灣16族的原住民之中,僅次於阿美族(約21萬人),是第2大族群,根據居住地區的不同,還可再細分為北排灣、中排灣、南排灣及東排灣。其中,東排灣的巴卡羅群(Pakarokaro)在服裝上有部分融合卑南族的形式,但圖騰仍維持正統排灣族樣式。

擁有頭目及貴族血統 擅長裁縫和刺繡

排灣族是有階級制度的族群,主要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及平民等4個階級。頭目是一個部落的領導者,所生的小孩當中,由長子(不論男女)來繼承頭目身分,其餘兄弟姐妹,亦具有頭目家族血統,可以選擇帶著5~6戶人家,獨立出去建立自己的部落;若不想自立門戶,就成為貴族。

排灣族結婚也相當講究「門當戶對」,以同階級的人結為親家為最佳姻緣。陳利友妹的外曾祖父是總頭目,外曾祖母亦是頭目的女兒,是具有巫師(pulingau)身分的公主,因此陳利友妹的媽媽也是擁有頭目家族的血統,屬於公主身分,父親則是來自貴族家庭。

排灣族王子服飾。排灣族公主服飾。

陳利友妹出生於二戰時期(1943年)的台東縣太麻里鄉大王部落,父母受的是日治時期的教育,在家常用排灣族語夾雜著日文與孩子們對話,母親在家也會教她50音等日文,因此,陳利友妹以日語溝通生活會話不成問題。

陳利友妹的刺繡技藝主要傳承自母親,從小看著大人刺繡,她在一旁幫忙穿針遞線,小學1年級時,已能拿針線繡出圖樣來。國小畢業後進入鄉公所工作,16歲時參加鄉公所提供的3個月免費裁縫班,陳利友妹認真學習,以第3名的成績畢業。授課老師覺得她很有天分,邀請她到高雄的工作室上班,在上班的那一年間,陳利友妹學會許多東西,但因為想家而辭職,回到太麻里專心做裁縫工作。陳利友妹回憶,1960年代市面上並不像現在到處可買到成衣,想要新衣服就得量身訂做,會裁縫這項技能,在那個時候真的很吃香。

排灣族男性背心。排灣族女性一片裙。

千禧年第一道曙光 帶來人生轉捩點

婚後的陳利友妹,經歷隨先生到高雄港工作、置產,又因先生生病,1986年再度返回太麻里居住。當時陳利友妹開雜貨店做生意,一邊修改衣服、繡東西,由於曾在大城市的外銷成衣廠工作過,已然是見過世面、開過眼界的人,無論是在材料、配色與型式上,不僅能傳達原住民特色,也更能掌握客戶的喜好。

2000年千禧年時,因為太麻里是全台第1道曙光照射之處,吸引全世界25個國家連線轉播,鄉下地方一夕之間熱鬧起來。當時,有位電視台記者注意到陳利友妹的女兒幫她設計的招牌上,有原住民拿著2條蛇的圖案,覺得頗有趣,好奇進入雜貨店內,看到她擺放的刺繡作品大為驚豔,進而介紹給觀眾。這則報導打開陳利友妹的知名度,之後陸續又有許多明星來訪,還有不少國外媒體前來採訪她。

刺繡作品爆紅後,陳利友妹結束雜貨店生意,專心做刺繡工作,並主動聯絡台東的機場、史前文化博物館及當地幾家知名酒店,將刺繡作品放在國際觀光客會到訪的地方販售。這些極具原住民特色的包包、服飾、帽子等產品,受到各國遊客喜愛,也讓陳利友妹愈做愈有信心,愈做愈開心。

陳利友妹利用瑕疵品拼接而成大受歡迎的桌巾。

至今,陳利友妹全心全意在刺繡教學及設計商品上,不斷發揮創意,融合排灣族傳統圖騰的刺繡與現代材質的布料,再加上色彩鮮豔的繡線,創作出一件又一件繽紛美麗的產品。陳利友妹說不怕別人拍攝產品後模仿製做,因為她的靈感源源不絕,會持續推陳出新,不斷有新產品問世。

今年已經80歲的陳利友妹開心地分享,當上國寶後,有2位孫子都跟在她身邊,其中,皓宇是她的行政助理、庭宇是她所收的3位藝生之一,也是她的接班人。陳利友妹說外孫庭宇從小就是隔代教養,由她一手帶大,對於刺繡早已耳濡目染,如今正式拜師學藝,更是格外上手。

陳利友妹不僅因擅長刺繡成為族人所說的「完美女人」,也藉由一針一線,將家人的心緊緊縫在一起。

排灣族基本刺繡技法、圖騰與顏色含義

陳利友妹提到排灣族人若生女兒,會準備一個「成人袋」,在女兒國小畢業時交給她,袋內有8種刺繡技法,每種都有其包含的特殊意義:「一點繡」表示眼光好、找對人;「一線繡」或「一直繡」代表做事勤快;「一撇繡」是分辨好壞、是非分明;「小牛角繡」指好的留下、不好的去掉;「口繡」或「菱角繡」是尊重老人家所講的話、講好話、不說粗話;「人字繡」代表守住家庭、守住財富;「菊花繡」表示要有女人味、不要太強勢;「螃蟹繡」或「十字繡」表示要心甘情願、不埋怨、好好做事。這些就像是排灣族的課本,具有教育功能,當女孩一旦全部學會,且都能做到時,即成為「完美女人」,就可以結婚了!

成人袋是排灣族幫女兒準備的禮物、也是教材。排灣族傳統刺繡技法一共有8種。

此外,傳統排灣族的繡線使用植物染,顏色較暗淡,最常使用橙線、暗綠及暗黃3色。綠色是頭目與貴族專屬顏色,平民使用黑色或暗藍色的底布。陳利友妹表示,雖然頭目與貴族皆可使用綠色的母線(繡品上的主要顏色),但族人仍可藉由衣服上圖案的多寡與配色上的華麗程度,分辨出兩者差異。

除了顏色,圖騰也有分階級,例如:太陽、百步蛇、人像、陶壼等,是頭目與貴族的專屬圖騰;若是射箭、打獵工具、或動物相關的圖案,是勇士的圖騰;一般平民則以黃或暗紅色做母線,繡些花花草草的圖案。

陳利友妹刺繡作品排灣族陶壺。

關於排灣族的圖紋意義,陳利友妹仔細解說:陶壺象徵財富;連杯代表友情,節慶時主人與貴賓、或婚禮時的新郎與新娘,都會使用連杯喝小米酒;巫師的圖騰有避邪作用;菱形紋(蛇紋)有守護之意;太陽是排灣族崇拜之神;蝴蝶紋代表純潔,是女生使用的圖案。而在重視傳統的排灣族家庭,媽媽往往會幫孩子繡一套傳統服飾,好讓孩子穿去參加節慶或婚禮等場合,雖然排灣族所穿戴的傳統服飾在製作上相當費工,但效果奇佳,華麗的裝扮總能成功吸引眾人的目光。

連杯代表友情,陶壺象徵財富。巫師袋上的圖騰有避邪作用。

Lavaus(陳利友妹)小檔案

1943年出生於台東縣太麻里的大王部落,承襲排灣族傳統刺繡技藝與圖紋意涵,2019年成為台東縣傳統工藝「排灣族(大王部落)傳統刺繡」保存者,2021年獲文化部登錄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