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閱讀小說】 隱匿/南無翻譯機菩薩

2023/01/02 05:30

圖◎吳孟芸

◎隱匿 圖◎吳孟芸

自從辭去教職,提早過著退休生活之後,他突然成了時間的土豪,雖然日子過得輕鬆愜意,可是說真的,時間有點太多了,他甚至考慮是否該重新提筆創作?畢竟在人們對他的稱謂之中,「詩人」一詞仍然略勝「老師」一籌,不過,創作的習慣一旦停止,似乎體內曾洶湧流動的什麼,也就逐漸乾涸了,再也無法恢復生機。

比起這個,他更在意同輩詩人們紛紛晚節不保,在創作力已經枯竭之後,卻無法像他那樣果斷地停筆,每次讀到他們勉力將字句拼湊起來,還煞有其事分行的東西,實在替他們感到羞愧,無語問天之際,只能套句學生們的流行用語:「我到底看了什麼?」

因此,當某個單位邀請他擔任文學獎初審的時候,他並沒有感覺被小瞧而動怒,反而有點高興,因為他已經很久不曾擔任初審了,回想起年輕時擔任初審的經歷,其實是開心的,因為可以讀到許多生猛有活力的詩篇,有很多都比得獎作品還要讓人讚賞,他甚至到現在還掛念著其中幾篇呢。再說,閱讀大量的稿件,可以消磨不少時間,何樂而不為呢?他答應了。

稿件非常多,極稀少的佳作混在大量平庸的劣作之間,不須耗費太多心神便能將入圍作品挑選出來,然而,更讓他心動的果然還是那些超出文學獎框架、或稱非得獎型的作品――那些年輕的創作者,被體內混亂的荷爾蒙所驅使、被壓抑的愛欲所折磨、為各種難以捉摸的情緒所苦,他們有滿腔的熱血,試圖掌握文字無法駕馭的事物――啊,這些笨拙、拗口、或晦澀難解或直白粗魯,恐怕連作者也不明意義的詩篇,是如此地鮮美芬芳,或者,散發出銷魂的血腥味……他每一篇都仔細閱讀,即使從第一行就知道是爛詩,他也忍不住讀到最後一個字,深怕錯過了什麼。

到後來,甚至就連明顯的劣作都讓他血脈僨張……起初是對於中文可以這樣被使用而感到新鮮,接著,他突然能從笨拙的用字中看見作者的意志浮現,他被這樣的靈光一閃所震懾,仔細思索,確實,即使連文字基本功都不足,但是這些作者都有強烈的意圖想要表達,如果能夠拋開他的偏見和曾受過的學院訓練,甚至忘記他生而為人的種種框限,他便能將那些文字無法準確表達之物――換回它們原來的樣子――這太奇妙了!他沉浸其中,一邊跋涉於泥濘的字裡行間,一邊汲取其中飽滿的、跳脫於文字之上的靈動意念,如此重新組合、調整字與段落之間的聲色結構……就這樣,在讀完每一首詩的那一瞬間便已經完成了――僅僅屬於他的另一首詩!

他感到由衷的喜悅,幾乎像是回到從前,回到仍然能夠創作的從前――換言之,雖然沒有作品產生,但是,創作的快樂留下來了!他想,像這樣「閱讀=再創作」的過程,應該可以算是一種翻譯吧?而他顯然已化身為一台「人肉翻譯機」!

當然,他的翻譯機模式偶爾也會因為疲倦而登出,尤其是讀到那些華而不實但身為初審卻不得不選出來的作品,面對這些,他的翻譯機若勉強啟動,得到的僅有令人生厭的醜陋器械,換言之,那是無生命跡象之物、噴上香水的塑膠花。即使如此,他還是會努力振作起來,只要一想到:這些作品這輩子可能僅有一次機會被人看到――那就是此時此刻的我――只要如此一想,他便不再感到疲倦,而再次進入火熱通透的翻譯狀態中,有時,他能翻譯出一首驚世傑作,但是有更多的時候,是一幅畫、一段音樂,或者,是一隻從夢中奔出滿載星光的獨角獸,是清晨的陽光靜靜地沒入河面,撫觸著底部的水生植物……

他也曾經擔憂,自己的行為似乎不太正常?然而,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無可挑剔,不僅不影響他人,且根本可說是認真工作的楷模,完全對得起所有來稿者以及委託單位。如此一想他便放心了,繼續徜徉在這片天地之間,並且潛入得愈來愈深,經常到達忘我的境界,有時當他被外物(比如老婆)吵醒,有好幾秒的時間他一臉茫然,彷彿在問:「我在哪裡?我是誰?」讓他老婆一度以為這就是失智症的前兆,可是看他日常作息都正常,甚至精神變得更好了,也就不再多想。

慢慢的,他的功力更上一層樓,輕易便能看見隱藏於紙頁背後的作者,而且感覺自己就站在他們的身邊――有些被文字拖行直至血肉模糊,有些遭難以駕馭之物輾壓,但仍未放棄垂死的掙扎――而他總指望著,或許能藉由閱讀與翻譯,撫慰那些失敗的作者吧?

有時,他甚至能回到時間的最初,看見天帝將原本圓滿的人類一切為二,此後的每一個人,便永遠在追尋著那失去的另一半,在這遼闊的宇宙間,人們向著毫無回應的天地不斷地發出哀求,但永遠,無有回應……而這是因為,在失去另一半的刑罰之後,人們還被遺棄於巴別塔裡面,永遠,無法和其他人溝通!這是多麼殘酷啊……他為自己所見而落淚了,有一度,他在那些失敗的作品之前大聲吶喊著:「我在這裡、我在這裡!我看見你了!我明白你想說的是什麼!」然而,對方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但不管怎麼說,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他都看見了。當初「觀自在菩薩」傳入中土時被誤譯成「觀世音」――觀看著世間所有的聲音――而今,他彷彿也是如此,隱匿了原來的身分,化為觀世間音的某種存在,既非人也非菩薩,既是動物也散發出悠悠的花香……依稀彷彿地,他不再為這些哀哭而落淚,因為他看見了世界的秩序、能量的流動和變化、生命的來由和去向,最後他終於發現了――在那些紙頁的背後,每一聲吶喊、每一隻伸出水面呼救的手,都是他。都是我。

他和那些作者彷彿圍坐在一起,他們共同創造出來的世界生態多樣而活潑,成為一座繁茂的原始雨林,他有如真菌般伸展著龐大的根鬚脈絡,將每一棵樹和生長其上的鳥獸昆蟲……全都連結了起來,期間負責聯繫的微生物群則是他的翻譯能力,跳脫了文字語言,沒有溝通不良的問題,所有生命是一體的,從來,不曾分離……

最終,當他把這批稿件全部讀完,他感到悵然若失,卻也如獲新生,那種法喜充滿的狀態維持了好一陣子,他幾乎錯覺自己連每天經過窗前的雲和老婆的怒氣都能翻譯成詩了,只可惜,很快的,這些啟悟煙消雲散,他又在俗務摧磨中還原為肉眼凡胎。

基於好奇,他嘗試將一首以此過程產生的詩張貼在臉書上,作者名虛擬為波蘭詩人某某某,譯者名也是虛擬的,他本來很有自信,認為這是驚世傑作,可惜並未引起詩友們的注意,僅有兩位學生貼出「很讚」的貼圖回應,另外則是老同學千篇一律與貼文無關的「早安」、「順心如意」等等。冷靜下來之後,他終於看清:那些在翻譯中產生的美好作品和快樂,還是留在閱讀的當下比較好。

後來,每當有人委託他擔任文學獎複審甚至決審的時候,他便表達自己更樂意擔任初審:「因為初審能讀到更多作品,我想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都在想什麼。」儘管有些吃驚,但對方都欣然接受了,而詩友們是這樣讚美他的:「你願意當初審真是功德無量!」●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