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行前亮相 5校超強聯手呈現台灣價值

2023/02/18 05:30

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1:1模型展昨於台中烏日亮相。(記者凃盈如攝)

〔記者凃盈如/台中報導〕由國美館、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今年以「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為題參展,將於5月20日至11月26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作品啟運前於昨(17)日在台中進行1:1試組裝模型亮相。

本次展出模型之一,展現台灣農業生猛的活力與對於材料的極致運用。牙管同時做為棚架結構,也是種植番茄的支架。(記者凃盈如攝)

主辦國美館館長廖仁義表示,過去多是建築師帶著自己的團隊去參與雙年展,但這次東海大學結合了淡大、成大、中原、逢甲等,共5個大學建築系建立了「教學聯盟」,並由學生參與,讓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呈現文化意義以及國內建築對後進的教育意義。所謂「未完成的協議」,意指台灣人面對大自然、找尋生活方式,無形中持續進行的對話、協商、協議,充滿對人文精神的反思,經由紮實的田調,深入常民生活了解人與自然、建築之間各種新的關係,也扣連了主題當中「台灣改造」,台味美學的詮釋。

左起策展團隊李懿倩、成功大學古爵誌、技術顧問賴銘昌、逢甲大學鄭博仁、策展人曾瑋、曾成德教授、國美館館長廖仁義、協同策展人何炯德、蘇孟宗、郭聖傑、蘇弘、中原大學陳宣誠、淡江大學周書賢。(林育全攝,國美館提供)

作品亦呼應本屆大會主題「未來實驗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提出對「未來」的見解,從模型中可看到許多台灣獨有的風土、山海之間的日常,以及生活的氣味,如嘉義外海的蚵棚、嘉南平原的溫室等,都可說是人類指認、理解並適應自然作用的節氣與時序後,進一步加以「改裝」的構築性回應。策展團隊提出「協調者」、「二元性」、「義肢」、「內在性」、「中介」、「濾器」6大關鍵字回應這些發生在周遭,人們如何與自然衝突、妥協進而共榮的事物,提煉出對台灣建築未來發展的可能方法。

策展團隊將依據台灣館所在的普里奇歐尼宮建築空間,架構區分為4個展區,分別為:「地景文件」、「擴閾空間」、「影片投影」、「設計提案」。展場也將結合聲音和紀錄影像,使用台灣環境音採集與新編音樂,及策展紀錄影像,成為可度量時空的元素,讓觀者打開各種感官,感受台灣真實時空的流動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