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百歲攝影家的映像繼往系列座談 回望台灣戰後攝影創作與文化記憶

2023/06/10 05:30

攝影家楊基炘拍攝街頭日常景象,捕捉戰後台灣社會景況。楊基炘〈奶粉廣告〉(1957)。(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現正展出「凝光:2023台灣攝影家百歲典藏展」,透過3位誕生於1923年的百歲攝影家:常龍高(1923-)、楊基炘(1923-2005)、周志剛(1923-2016)之作品,展現各自的攝影風貌及創作特色,並從1940至1950年代為他們攝影生涯共同的出發點,以文獻檔案表現彼時經歷中美合作、反共抗俄的台灣戰後文化風景。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亦於6月份舉辦「百歲攝影家的映象繼往」系列座談,探討1950年代後,台灣歷經二次大戰結束,在文化及社會環境劇變的環境中,攝影歷史發展的風貌。 首場座談「戰後台灣民間攝影團體的傳承與開創」於今(10)日舉行,座談以攝影家周志剛長期致力會務的「中國攝影學會」為切入點,耙梳台灣民間業餘攝影團體的重要性以及歷史發展。周志剛於1953年與郎靜山等人共同推動「中國攝影學會」於台灣復會,到1964年協助發起「亞洲影藝聯盟」促進台灣攝影界與亞洲地區攝影藝術團體的連結,民間攝影社團不僅是業餘同好組織,更是當時的文化外交助力。本座談邀請曾參與「中國攝影學會」等團體的攝影藝術家簡榮泰,以及世新大學圖文傳播學系陳學聖副教授,回顧當時的民間攝影團體,是如何引領並催化攝影創作的風潮。

第2場座談「文化顯像—戰後台灣圖像踏查」,呼應攝影家楊基炘於1950年代任職於農復會《豐年》雜誌期間,透過攝影做為農業政策推廣的傳播媒介,不僅開啟圖文傳播的新視野,亦展現攝影與影像對於時代的影響力。此座談將於6月25日舉行,邀請長年蒐集台灣歷史圖像,並以創作關注冷戰時期台灣社會的藝術家秦政德,及著力於台灣文史調查以及圖像考察的研究者葉柏強,進一步分享1950年代以來,攝影及影像背後雋永的美學顯影、社會記憶及文化精神。詳詢:ncpi.ntmofa.gov.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