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熊一蘋/體育 - 2之2

2023/06/27 05:30

圖◎郭鑒予

◎熊一蘋 圖◎郭鑒予

排球

大學生通常有個毛病,新學期開始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得到,這個病在大學新生身上更嚴重。

進中文系以後,我加入系上的排球隊,開始打排球。我不知道正式的排球比賽在幹嘛,但我當時對體能充滿自信,又想學些新東西,想著排球的基礎動作已經練熟了,繼續練下去好像比較划算。

排球的目標是不讓球落地,卻不能持球,使用身體的方式和直覺相反,上手門檻比其他運動高。我在附中捱過枯燥的新手期,又有了正式的指導,對牆墊球很快就不會到處亂噴。

我討厭無聊、討厭重複動作,明明是這樣的;但剛學習排球那時,我能非常專心地練習基本動作,甚至沉浸其中,墊回去的一球一球穩定落在我的影子上,視覺隨呼吸剪接,我看見自己的輪廓長出球皮花紋。

先是熟悉低手接球,再來是托球,高手發球,助跑、跳躍、攻擊。系隊的球由大一新生輪流保管。我買了排球鞋、握力器和啞鈴,寢室裡,我脖子以上讀書看電影,肩膀以下加減練一下肌肉,室友不在就躺到床上輕輕托球,砰砰砰砰,試著讓十根指頭同時接觸球面。

我沒想過我會這麼熱衷一項運動。

回想起來,那時的我只是想用盡情的身體發出吶喊。動起來、動起來!居然這麼快樂!

中文系男人少,排球冷門,系排基本上只有女排。我們這屆意外進了不少男的,學姊們起鬨要成立男排,但會打的學長不常出席,菜鳥湊滿六人下場也只能勉強接個發球,打不出後續攻擊,更不用說組織走位之類觀念。

沒人想跟打不起來的對手打球。我們沒有男排的知識,也無法累積經驗,系隊活動只能繼續練習基本動作。

這樣也不錯。我不喜歡打比賽,我討厭責任和壓力,也不喜歡陽剛的體育館氛圍,只想盡情使用身體。

對我來說,只是對著牆打的排球,就已經很足夠了。

稀稀落落打了一年,男排一直沒個樣子,終於退到只剩兩人。

大一暑假,我帶了一顆排球回家,每天到家對面的國小運動。先跑兩千公尺熱身,再到廚房旁邊的空地,低手一千、高手兩千,對牆扣球兩百、發球一百、跳躍攻擊一百。在台北待過一年,那兩個月的鳳山特別金黃。

我想讓系排的人嚇一跳,真的就只是這樣。我居然也會有這麼原始的想法。

大二開學,系排招到新的學弟,我猜拳猜輸當了隊長,男排不太穩定地開始運作。我的發球球威成功嚇到其他人,但過沒多久,我的肩膀就受傷了。

使用過度,緩和不足,我太享受自由使用身體的感覺,一下子把右手操壞了。

在那之後,我斷斷續續打了兩年,傷時好時壞,為填補隊員的空缺換過幾次位置,不時因為搞砸一些事被罵。我不再覺得自己享受排球,只有看剛開始連載不久的《排球少年》時慶幸自己打過,為漫畫裡那些真的會在系隊裡出現的情境感慨不已。

離開系排前,我和其他人鬧得不太愉快,畢業後再也沒碰過排球。偶爾我會在學校或公園看到理想的練球地點,一面夠高的牆、一塊夠大的空地。以前打球那麼開心,要再試試看嗎?

算了,還是先不要了。

滿三十歲的半年前,《排球少年》完結了。故事最後,做為主要角色的高中球員都已經成年,一半左右的人不再打球,聚在場外替成為職業球員的角色聲援。我在漫畫店看完最後一回,放下雜誌時,我覺得人生突然失去了什麼,可能再也不會回來。

我聞到膠球、或是鞋底和球場地板摩擦的味道,接著聲音在耳邊響起。

過了一段時間,我在體育用品社買了顆排球。結帳時的價格讓我想起,幹,這居然是我自己買的第一顆排球。

我在平常跑步的國小試著墊球。兩手握好,重心蹲低,對牆,墊球。動作沒辦法像以前一樣俐落,但球感流失得比想像中少,墊回去的球不太會轉、打下去的扣球還是會轉回手邊。我把每個動作都試一試,愈練愈興奮,結果沒幾分鐘就喘得要死。我以前是怎麼做到的?

好吧,至少打過排球這件事不是幻覺,我的身體可以作證。

健身環

被中醫說是小學生的餘怒未消,我重新拿出健身環,盡可能在每天晚飯前玩半小時以上。

還在打排球那時,我沒做過幾次重訓,因為政大體育館的重訓室很臭,而且我覺得自己打得好好的沒必要做那些事。不過我有握力器和啞鈴,反映我對肌肉重要性的知識止於雙臂。學姊教過,跟人比腕力不要雙手交握,要用手腕靠手腕的方式,才能用到扣球用的上臂肌肉。我只記得這種事。

大學畢業,我讓自己相信騎腳踏車通勤和偶爾慢跑可以維持體能,實際上當然不行。像是中了整個社會的暗示一樣,從二十五歲開始,我真的感覺到體力大幅衰退,只是沒有急迫到讓我趕緊找出方式因應。

我愈來愈懶得騎腳踏車到五個捷運站以外的地方。提著裝滿食材的全聯購物袋衝過黃燈斑馬線時,我搖晃到以為自己會跌倒在地。一個不便慢跑的雨季過後,我甚至覺得走路的姿勢都不太協調。二五緊接三十,體能衰退不斷加速,我終於有了危機意識。

那時室友買了健身環。第一次試玩,三個奔三男子在客廳半信半疑跟著遊戲指示熱身,還沒正式進入關卡就開始喘氣,輪流說這個真的會累、真的會累,說個不停,還邊說邊玩,像是邪教。

我也開始玩健身環。

我不知道該對健身環抱持什麼期待,不知道玩這個跟實際去健身房差在哪,但會累代表有幫助。

我多少有點擔心,沒有人實際指導,我可能會因為姿勢錯誤導致受傷。深蹲時膝蓋到底能不能超過腳尖?遊戲語音說不能,但我每次上網查,找到的說法都不一樣。要跳過有疑慮的動作嗎?但深蹲的攻擊力太高了,我捨不得不蹲。

那大概也是運動科學逐漸普及的時期。還在男排帶操時,我忘了從哪聽說熱身時的伸展其實是緩和動作,但也沒放在心上,繼續照著學姊傳下來的動作帶操,直到健身環在熱身時要我抬腿、運動完叫我伸展各部位肌肉,我才模模糊糊意識到當時的姿勢是錯誤的。

健身環無法偵測全身的動作是否正確,但指示語音的幫助比我想得更大。聽到它在伸展背部時說「想像臀部靠坐」,我忍不住讚歎它居然能把「重心」這個詞迴避掉;開始打排球以前,我根本不知道重心是什麼,要怎麼把它放在哪裡。

我甚至沒意識到這個動作是為了伸展背部肌肉。那時大家只會說些柔軟度、腰力之類的。

看著遊戲裡的示範姿勢、標注哪些肌肉正在施力的記號,關於打球和受傷的記憶不斷復甦,好像健身環是解謎遊戲。玩健身環時,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往往不是打倒魔王,而是終於理解腹肌防禦的「用腹部而非手腕施力」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趟尋找體內肌肉,與他們重新成為伙伴的旅程。

放螢幕的櫃子不夠高,遊戲過了中盤,我打怪不再盯著螢幕,雙眼平視把動作做好。

玩健身環的日子變多,我打排球穿的短褲不夠換,決定去迪卡儂買幾條運動短褲。我一如既往抓了兩、三條S號要去結帳,卻突然起心動念,多拿了一條M號去更衣室。

最後我買了三條M號短褲。

在更衣室裡,我心想原來如此,這就是世間常聽說的,穿進小一號衣服時的勝利感。我一直為了自己的身材沒有得到太多負評而慶幸,但這是第一次,我為它獲得了我自己給出的好評、而總覺得有點不夠神聖地,感到有點驕傲。

後來室友搬走,我的健身環空白了好長一段時間,弟把他的遊戲和環給我我也沒動,直到看完那次中醫。

我鋪好瑜伽墊,綁好腿帶,把遊戲打開。

今天是冒險的第七十九天。很久沒玩了,要降低運動強度嗎?

才不需要。

結果我玩完一個關卡就累到停下來,還不到二十分鐘。之前一次能玩一個小時左右啊。

好吧,沒辦法,慢慢來吧。

畢竟也不是第一次得而復失;對我來說,這本來就是失而復得的東西。●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