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故宮暑期特企飄仙氣 3常設展國寶級仙佛神鬼出沒
「國寶聚焦」展出巨幅道教繪畫〈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174.2x122.9公分),可找到與台灣本土信仰密切相關的人物內容。(故宮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一般博物館常設展多為1年以上展期,故宮則因年代久遠的書畫保存問題,多以3個月為期更換展覽內容。今年暑假,故宮打破慣例,在「筆歌墨舞」、「巨幅名作」、「國寶聚焦」等3個常設展全面更新展件之際,進行一項共同主題的聯合策展,聚焦「仙佛神鬼」,也為即將到來的民俗鬼月打開驚奇視角。
元朝龔開喜愛畫鬼怪和鍾馗,風格奇特,可惜存世作品很少。〈鍾進士移居圖〉(11.1x332.6)舊傳是龔開所作,但因風格不同,可能是明代後畫家假託其名。內容雖是差遣群鬼遷居,但還描繪很多具吉祥意義的元寶、風燈等物,非常熱鬧有趣。(此為局部圖,故宮提供)
展間分布於北院202、210、212陳列室的「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此次特別選介仙佛鬼神題材作品,從莊嚴穩重的神佛人物、狂放的仙人,到人氣鬼王鍾馗及圍繞其身邊的各式小鬼怪,進入古人的離奇幻象世界。其中,已經文化部核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元朝衛九鼎所繪〈洛神圖〉,以柔韌流暢的筆法,清淡的墨色,畫出洛神騰雲凌波漫步在江面上,飄逸優雅、空靈出塵之美。
還有6幅鍾馗畫作,包括文徵明所繪〈寒林鍾馗〉畫出風神俊爽的鍾馗佇立於魑魅魍魎出沒的寒林;元朝龔開的〈鍾進士移居圖〉則畫鍾馗攜妹,差遣群鬼遷居的情景,諸鬼面目千奇百怪,無論露齒、縮肩,或枯瘦、扭曲變形等形象,通過扛、持、捧、擔等動作,趣味橫生。〈宋 馬和之 畫麻姑仙像〉描繪傳說中的妙齡女仙麻姑,肩擔葫蘆和花籃,籃內放置靈芝等為長壽象徵。
同樣在202陳列室的「巨幅名作」,展出2幅揭缽圖,描繪釋迦牟尼佛度化鬼子母的經典佛經故事。其中,〈明 朱芾 揭缽圖〉以水墨白描,將鬼子母的哀痛神情、天王的莊嚴肅穆、鬼怪的百變姿態靈動呈現;〈明 仇英 揭鉢圖〉則設色濃艷亮麗,描繪各種鬼怪使出渾身解數,揭缽搶救鬼子母兒的情景。
最有趣的是〈清 黃應諶 畫祛倦鬼文山水〉,畫中文士在庭院書齋打盹,卻見庭前一個蓬頭垢面、精神萎靡的人,正步履蹣跚緩緩接近,原來是畫家聽聞前人有「困意則鬼入之」的說法,就把想像中的「倦鬼」畫出來,對比呈現人只要自己鬆懈,鬼魅就會趁虛而入。
此外,每季精選1件書畫國寶的「國寶聚焦」,於208陳列室展出〈宋 馬麟 三官出巡圖〉,巨幅道教繪畫,畫出合稱「三官」的天官、地官、水官出巡的盛大場面。故宮表示,「三官」與台灣本土信仰密切相關,但「三官」一起出巡的畫作並不常見,祂們地位崇高,在天、地、水三界定期出巡,考察善惡、判定禍福,隨行者眾,包含天將、土地神、龍王、魚精等,造型多元奇特,值得仔細觀覽。即日起展出至10月1日。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