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 北美館開展
何德來〈月明〉(1963)油彩、畫布,72.5×91 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即日起至10月22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展出旅日台籍藝術家何德來(1904-1986)超然於台灣主流的文藝脈絡,並不固守特定的風格技法之創作。
何德來〈自畫像〉(1963)油彩、畫布,45.5×38公分。 (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為迎接何德來的120歲冥辰,此展由北美館館內策展人廖春鈴、林宣君策畫,整合館藏與家屬手上長久以來尚無機會曝光的書法、水彩、素描,以及筆記、手稿、照片等文獻檔案,展出200餘件精采原作及文獻。展區分8大主題:「東美」、「新竹」、「新構造社」、「母.妻」、「目黑.家」、「宇宙.探源」、「筆.墨」、「速寫.風景」,藉此以更寬廣的創作脈絡,立體而完整地呈現藝術家開拓個人藝術道路歷程。
何德來〈黎明〉(1962)油彩、畫布,130×194 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指出:「我們對於許多的台灣前輩畫家都如數家珍,可是講到何德來先生,除了藝術史研究的專家很熟悉之外,大家對他卻不是那麼熟悉,主要來自於他的創作歷程跟其他我們熟悉的台灣前輩藝術家不太一樣,他完全不參加官辦展覽,而是走自己的道路,也正因此,我們發現他的作品更加地自由、奔放,在看他的作品時莫名感動,可以發現他的題材、繪畫技法是非常當代的,縱使現在,都不會覺得有些作品甚至是將近100年前,非常珍貴。」
何德來〈早春的富士〉,(1970)油彩、畫布,65.5×80.5公分。(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何德來出生於新竹州淡文湖庄(今苗栗縣造橋鄉談文村),1922年即赴日就學,以榜首考入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並於日本近代西洋畫家和田英作門下學習。在校期間,他與同樣留日的廖繼春、陳澄波、顏水龍等人組成「赤陽洋畫會」;1932年返台、和李澤藩、谷喜一等成立「新竹美術研究會」,並在故鄉新竹居住2年,對於新竹地區的現代美術推展貢獻良多。其後因胃疾就醫於1934年底再度返日,爾後,受到日本戰前與戰後情勢的影響,從此阻斷他與台灣美術的連動。
自1947年起,他便以日本美術團體「新構造社」會員的身分,在日本公募展體系當中,穩定而持續地開展其繪畫創作,除1956年回台舉辦個展之外,直到何德來1986年過世前都未曾再踏上故土台灣。因長住日本,故鄉台灣之於何德來遂成為其創作中永恆的母題。對於自己的出身來歷,他也透過繪畫或是詩句率於表述─「生於南島、長於東京」,是他揭示身分雙重性的自述。為完成藝術家「歸鄉」遺願,長年照料何德來的姪子藤田騰鯨(何騰鯨)在他過世之後,便捐贈大部分的遺作,含油畫、素描、書法,共計109件作品予北美館,進而成為本展審視何德來藝術實踐中表現形式的重要基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