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北美館TFAM年度個展:饒加恩、施懿珊、王耀億、張永達開展

2023/07/16 05:30

「數位孿生技術下的未來判罰形式:施懿珊個展」(2023)。(北美館提供)「數位孿生技術下的未來判罰形式:施懿珊個展」(2023)。(北美館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北美館鼓勵當代藝術創作,每年辦理TFAM年度個展徵件,透過徵集國內優秀藝術創作者提案,帶給觀眾多樣創作型態與當代思辨。「2023 TFAM年度個展:饒加恩、施懿珊、王耀億、張永達」,即日起至10月8日於北美館3A、3B展覽室展出。

王耀億《打獵》,2020,單頻道投影、立體聲音頻、轉盤、環形木作銀幕,尺寸依場地而定。(北美館提供)王耀億《打獵》,2020,單頻道投影、立體聲音頻、轉盤、環形木作銀幕,尺寸依場地而定。(北美館提供)

「« CdV » - 饒加恩個展」源於「遠途」創作計畫,從1910年日英博覽會開始,日本為展示其殖屬地的經濟作物、礦產與人種,有25位排灣族人參與了為期一年的旅途。文獻收藏者克雷蒙‧勞道爾(Clemens Radauer)收錄罕有記錄這群族人走進倫敦白城市的玻璃幻燈片,藝術家因而開啟與其對話和合作。此次展覽透過這批113年前的物件離開與到達另一個文化與知識的文本,進而討論影像的轉譯與詮釋之權力關係。「數位孿生技術下的未來判罰形式:施懿珊個展」,藝術家藉由一套架空於近未來的判罰程序、與機器共治的介面、藝術行為和藝術行動參與,試圖探討近年被機器物件中介的各種人類行為和科技治理的相關議題,例如透過反身分社會定義的「穿牆實驗」,以合法臉孔影像產生一張不存於世的臉,來閃避驗證系統,做為對於「技術資產化」與政體控制的抵抗。

「« CdV » - 饒加恩個展」展場圖。(2023)(北美館提供)「« CdV » - 饒加恩個展」展場圖。(2023)(北美館提供)

「最後一人、越南士兵、遊客、阿遠、獵人和遊手好閒者:王耀億個展」,藝術家進行同為創作者與被攝者的兩面一體實驗,使自我肉身成為交織虛構與非虛構敘事的連接點,以《富國島》、《兩隻老虎》、《我記得.我記得》、《紅藍白–我沒有美國時間》、《打獵》、《遊手好閒者》6件錄像作品,敘述因冷戰離散與全球化中移動的家族史,讓擱淺於戰爭回憶、國家圖幟、台灣新電影等集體潛意識和個人記憶,成為建構自我認同的關鍵,並延伸至國族意識形態之隱喻。「Without Composing:張永達個展」嘗試讓渡對於作品的絕對控制權,交予來自環境中無形不可見、超脫人類掌控的放射性粒子。張永達透過蓋格-穆勒管(Geiger-Müller tubes)偵測空間中的放射性粒子,將收集到的數據交由隨機演算法進行機器學習或編寫,以生成無限且未重複的聲音或影像。這些粒子在物理世界中以無法預測的方式運動、衰變然後消逝,於作品中扮演如同藝術家、作曲家和程式設計師的角色,涉入作品的生成,藉以探問真正隨機的本質。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