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如果在嘉義,一個劇團 - 吳明倫談《阮劇團台語劇本集》

2024/06/07 05:30

劇作家吳明倫。(吳明倫提供)劇作家吳明倫。(吳明倫提供)

【編輯室報告】

根植於嘉義的「阮劇團」,除了關注本土文化的傳承、也追求實驗元素的融入,由該團演出的三個台語劇本近期出版,本刊提問「駐團編劇」吳明倫談劇本創作之種種,並刊登鄭順聰書評。

★★★

提問◎自由副刊

《阮劇團台語劇本集》共二冊,包含改編自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的《熱天酣眠》、改編自莫里哀《吝嗇鬼》的《愛錢A恰恰》,以及改編自台灣五大奇案,並與奇士勞斯基《十誡》遙遙對話的《十殿》,你如何看待此三部劇本與經典之間的關係?

吳明倫:這三個作品與原作剛好是程度不一的改編:《愛錢A恰恰》在台詞上有大幅度的在地化,但情節、結構與原作接近;《熱天酣眠》刪除了原作中與台灣文化較無法對應的雅典大公爵婚禮,角色與結構都為了貼近台灣觀眾而有大幅度重整,但仍企圖維持原作的精神;《十誡》影響《十殿》之處主要是在場景的設定與人物的串接,戲肉的台灣五大奇案,有些保留了關鍵情節,有些則幾乎只保留角色名稱或人物關係。我想《熱天酣眠》與《愛錢A恰恰》的價值在於語言在轉譯的過程中自己生長出來的那種台味,比起忠於原作,如何更貼近台灣的觀眾的順位在更前面一點點,但經典的原作仍是改編強力依附著的,而《十殿》則更強調原創的層面。

阮劇團擁有台灣罕見的「駐團編劇」,且配備有另位台語專精的編劇MCJJ,請略談駐團創作與獨立創作的差異,以及,你和台語編劇之間如何分工?台語劇本創作對你的意義?

吳明倫:我常覺得能成為「駐團編劇」的主因主要是運氣(笑)――很幸運是嘉義人,才能遇到阮劇團。駐團創作與獨立創作對我來說,主要差異大概是「誰發動創作」,但其實在阮,也可以有些任性的主動提案,或是在被指派的任務中保有自由度。和MCJJ這幾年工作下來雙方都滿有默契的,也有一個標準編劇流水線,簡單來說就是:一起開創作會議、我出華語版或台華混合版、JJ出台語版,最後整成一個台華對照版。在《十殿》時我也試著一開始就用台語寫台詞(但最後還是採用了JJ版)。台語劇本的寫作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當年第一次跟阮劇團合作台語劇本《金水飼某》(改編自莫里哀《妻子學校》)時並沒有這種自覺(很依賴JJ)。現在對我來說這是把台語學回來的主要途徑,但我最近覺得這樣真是太慢太沒效率了,所以已經痛下決心要去考台語中高級檢定(公開說出來啦!)。

根植於嘉義、今年成立滿廿一年的「阮劇團」,團名中的「阮」是台語的「我們」――創作劇本時,如何拿捏「嘉義」和「我們」的比重?

吳明倫:我們是,嘉義阮劇團!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當劇本脫離舞台,純粹以文字面世,你期待它與怎樣的讀者相遇?有理想讀者嗎?那和創作劇本時,想像舞台下的觀眾,有何不同?

吳明倫:劇本無法再現演出時的模樣,但在劇本被演出之前,靠的也全都是導演、演員、設計等人的想像,我相信讀者在閱讀劇本時,自己腦中的版本才是最佳的演出版。我大學時讀外文系很喜歡讀劇本的原因是那是最容易讀的英文,讀起來很有成就感,很投機取巧的原因,結果卻讀到了轟轟烈烈影響我一生的作品,我想書要遇到對的讀者還是很依賴一些莫名其妙的緣分。

同時身為小說家和劇作家,身分轉換時的困難與快樂各是什麼?

吳明倫:以前會覺得寫小說跟寫劇本很互斥:我喜歡寫對話勝過寫敘述(當然也有對話很多的小說和敘述很多的劇本,但非我所長),當我不能依賴對話的時候,我就覺得有點痛苦。對寫小說也始終不自信,但這一、兩年稍微比較願意多寫一些我覺得舞台劇本形式難以處理的故事,相對地,寫只有舞台能演的東西也非常開心。這邊還要講一句不知羞恥的話:寫小說困難之處在於紀律――我寫劇本的紀律好一點,因為小說遲交跟劇本遲交的嚴重程度不同。●

《愛錢A恰恰》劇照。(黃煚哲攝影,吳明倫提供)《愛錢A恰恰》劇照。(黃煚哲攝影,吳明倫提供)《熱天酣眠》劇照。(馬雨辰攝影,吳明倫提供)《熱天酣眠》劇照。(馬雨辰攝影,吳明倫提供)《十殿》劇照。(黃煚哲攝影,吳明倫提供)《十殿》劇照。(黃煚哲攝影,吳明倫提供)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