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藝週工藝之美】透過台灣磁磚打開世界之門─在台日籍建築學者堀込憲二

2024/06/08 05:30

堀込憲二手中拿的是珍貴的馬約利卡陶器。(高依汾攝影)

文/高依汾 照片提供/遠流出版社

台灣身為海洋國家,擁有多元的歷史文化背景,因應自然環境高溫多雨的氣候,孕育出獨特且多樣化的磁磚種類及美學,來自日本的建築學者堀込憲二將自身多年研究成果,匯集出版《台灣磁磚系譜學》,羅列出洋洋灑灑的磁磚家族,並串連起台灣、日本、英國、西班牙等,橫跨歐亞600年的磁磚傳播路線,令人大開眼界。

很難想像第1本完整介紹台灣磁磚的書籍,出自一位日本人之手,從早期土埆磚、紅磚到磁磚,從建材、保護外牆等實用功能,到做為裝飾效果的馬約利卡、磁磚畫等,堀込憲二集畢生功力於一書的《台灣磁磚系譜學》,以日本職人細膩入微的觀察力與嚴謹的調查分析方式,完整呈現出台灣磁磚的身世脈絡。

《台灣磁磚系譜學》是第1本完整介紹台灣磁磚的書籍。

從日本到台灣 從建築到磁磚

定居台灣已30多年的堀込憲二,說得一口流利的國語,談起他與台灣的緣份,始於1970年代多次來台調查歷史建築,跑遍全島北、中、南地區,他將這段期間對台灣建築、生活、市場、甚至廟會活動的觀察,陸續發表在日本建築雜誌上。堀込憲二提到像這樣斗大印著「台灣」的主題,對當年只關注中國市場的日本而言是很罕見的,也引起各界關注與興趣。1980年還曾將這些文章集結出書,堀込憲二開心地表示這本「台灣人的街道」,之後可能也有機會在台灣問世!

用於地板上的「敷瓦」是現代磁磚原型。陶磚是近代建築最後登場的磁磚種類。

1983年堀込憲二在中研院邀請下,曾以訪問學者身分來台1年,專門負責研究都市風水,也就是城市與山、水之間的關係,這同時也是他博士論文的主題。返回日本後,他除了要在以博物館展場設計聞名的丹青社上班,還要一邊趕論文、一邊帶小孩。在女兒3歲時,堀込憲二取得博士學位後與台灣太太一同回台定居,並陸續在台大、淡大及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日本建築、日本文化資產、台灣及世界景觀、都市風水等課程。

詢問堀込憲二為何會踏入與本業的建築或景觀設計似乎無直接關聯的「磁磚」領域?他笑著說原本自己對磁磚並沒有興趣,因為日式房屋屬於木造建築,除了廚房、廁所外,沒有適合貼磁磚的地方,且色彩華麗的磁磚放在台灣傳統民宅上,亦有一種違和感……但台灣建築在各個領域中,都已有人研究,他只好從一個沒人做過、奇怪的主題下手,沒想到「台灣磁磚」替他打開了一條通往世界的道路。

台灣民宅也有出現「印地語天城體文字」的磁磚。連續排列單片磁磚可呈現組合之美。

世界磁磚進入台灣 東西方使用差異

堀込憲二的磁磚研究之路始於1977年的圓山別莊磁磚調查工作,這棟位於圓山飯店前方、充滿異國風情的建築,最初是做為茶商招待所,裡面的壁爐使用維多利亞磁磚、前方地板則是馬約利卡磁磚,這也開啟堀込憲二對磁磚的興趣,並開始追本溯源尋找磁磚的發展脈絡。

馬約利卡磁磚(Majolica)是由伊斯蘭的馬賽克磁磚演變而來,8世紀傳到西班牙後,為了節省拼貼時耗費人工,便將整組圖案做成較大面積的磁磚取代小塊的馬賽克;15世紀從西班牙的「馬約卡島」(Mallorca)出口至義大利的各種陶器製品(包含磁磚),都被稱為馬約利卡;16世紀傳到荷蘭,受東方青花瓷影響,生產藍白色調的「台夫特磁磚」;17世紀荷蘭陶工為避開戰亂移居英國,生產英製台夫特磁磚;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後,成為世界第一磁磚大國,生產的「維多利亞磁磚」除了自用,也外銷到英屬殖民地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台灣的台北賓館、淡水紅毛城英國領事館、圓山別莊等都可看到「維多利亞磁磚」的蹤跡。

「圖形磁磚」也算是一種馬約利卡磁磚。

維多利亞磁磚在19世紀中引入日本,20世紀初日本以它為範本,製作出紋樣大小相仿的馬約利卡磁磚,並出口到台灣、東南亞等華人地區。馬約利卡磁磚在台灣的流行期約為1920~1940年,色彩華麗、鮮明、新穎,成本又比雕刻便宜,還能立即施作,因此蔚為風潮。

英製馬約利卡磁磚又稱為「維多利亞磁磚」。日製馬約利卡磁磚仿維多利亞樣式。

堀込憲二分析台灣在磁磚應用上與歐洲人不太一樣,歐洲人將磁磚用於室內裝飾,如:客廳或起居室的壁爐周邊;台灣人則把磁磚當成表皮保護外牆,或者把漂亮的磁磚放在外牆上做為炫富方式,常見於傳統民宅或廟宇的屋脊、外牆,最初當做彩繪或雕刻的替代品,之後卻發現磁磚有更多優點,如:比彩繪不容易褪色、像剪黏一樣長久保持鮮豔的色彩與光澤、表面因為施釉,還具防水性、耐汙染、防霉等特性。

傳統民宅外牆貼磁磚做為彩繪或雕刻的替代品。把馬約利卡磁磚放在外牆上是炫富方式。

堀込憲二提到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中,大量磚造房舍倒塌,紅磚建築的安全感及信賴度備受質疑,日本的建築物開始進入鋼筋混凝土時代,台灣也隨之改變,兼顧美觀與實用功能的磁磚,陸續發展出更多樣式及尺寸,如:赤小口、白小口、筋面(俗稱十三溝)、抓紋、粗面、石面、筋入、壁毯與Tape磁磚等,近似陶藝作品的不同表面風格,持續受到建築師青睞,台灣也從最初仰賴進口磁磚,到自行生產本土高品質的「北投磁磚」,節省跨國訂做生產時程。

台北中山堂外牆磁磚是高品質的「北投磁磚」。

內行人看台灣磁磚 特色及未來

在台灣出現的各種磁磚類型中,由本地匠師在日本製作的白色磁磚上,手繪出花鳥、吉祥圖案、名勝風景、民間或歷史故事等主題的「磁磚畫」,是堀込憲二認為最具台灣特色的一種磁磚。除上述主題外,他亦曾在嘉義及雲林的民宅裙堵牆上,見過穿著稍短裙裝、高跟鞋、拿陽傘或戴帽的「摩登女郎」,罕見題材成為他的最愛。

傳統吉祥紋樣磁磚。罕見的「摩登女郎」磁磚是堀込憲二的最愛。大師潘麗水的磁磚畫作品「文王渭水聘賢」。

外行人欣賞磁磚正面的美麗花色,內行人則會從磁磚背面的溝紋讀取更多資訊。磁磚背面的凹凸加工被稱為「Lock Back」,是為了增加與牆面或地板的黏著度、防止剝落,同時還會刻上生產國名或公司名、年代、圖樣號碼等,堀込憲二就是靠這些資料查出每片磁磚的身世。

磁磚背面的凹凸加工被稱為「Lock Back」。

被一般人當做廢棄物的「破損磁磚」,在堀込憲二眼中也是寶貝!他以「鑲嵌磁磚」舉例,從側面破損處,可以觀察到陶土平板上的陰刻紋樣及下凹處所填上的不同顏色泥土,有別於那些僅於表面上色的磁磚,鑲嵌磁磚具有耐磨且不易褪色的優點,這是完整磁磚無法透露的訊息。

破損的「鑲嵌磁磚」能透露更多訊息。

堀込憲二表示在台灣研究磁磚比較辛苦,因為文獻資料少,必須參考歐洲的收藏,出書之後還是會繼續研究「戰後磁磚」這個領域。台灣在1970~90年代,幾乎所有公寓牆面都使用馬賽克,後來有一陣子又流行貼二丁掛磁磚,從建築外觀使用的磁磚,便可看出興建年代。

馬賽克磁磚常見於早期民宅的浴槽。

近年外貼磁磚儼然成為過去式,使用玻璃或石板的大樓比比皆是,堀込憲二有信心的點出磁磚做為牆面具有耐火、防水優勢,是易碎的玻璃及不耐火的金屬或石頭無法比擬,連太空梭外部都採用磁磚來隔絕高溫,在流行的循環裡,磁磚肯定會捲土重來,以不同面貌再度引領潮流。

鋼筋混凝土建築使用的各種近代磁磚。

馬約利卡磁磚與花磚

「維多利亞磁磚」是屬於馬約利卡磁磚的一種,但因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1837~1901)與兒子愛德華在位時代(1901~1910)設計與製造的磁磚非常精采,因此堀込憲二特別把這些精緻磁磚歸類為「維多利亞磁磚」。

台灣也有人將馬約利卡磁磚稱為「花磚」或「彩磁」,堀込憲二選擇保留「馬約利卡磁磚」之名,因為在《台灣磁磚系譜學》一書中,「花磚」專指琉璃花磚(上綠釉)、素燒花磚(無釉紅色)與通氣磚(以吉祥又筆畫多的漢字作造型設計)等,台灣傳統建築上做為裝飾與通風用的磚材。

琉璃花磚才是堀込憲二認定的花磚。

堀込憲二小檔案

1947年出生日本山梨縣甲府市,取得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及日本一級建築士資格。定居台灣30多年,曾在台大、淡大及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授課,目前任教於台大藝術史研究所。2024年初出版《台灣磁磚系譜學》。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