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週末.藝週建築行旅】藝術文化新天地─開箱近期新開美術館、博物館
文.攝影/高依汾
近期有不少新開放或整修後重新開放的美術館及博物館,在國際與本土建築師的努力下,無論是全新設計、舊翻新或修舊如舊,各自擁有不同風格,值得細細品味。
本文介紹的4間不同年代美術館與博物館各具特色:包括4月初剛開放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由今年甫獲「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設計,是全台第1間專門為兒童打造的美術館;後現代主義大師麥可.葛瑞夫(Michael Graves,1934-2015)在台唯一作品──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於1993年開放使用約20年後,透過陳哲生建築師操刀改造,在保留原外觀及立面設計下,導入流動的光、影、風元素,讓內部變得明亮開闊、動線也更加流暢;台北機廠轉型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因有國定古蹟身分,修復起來格外謹慎,目前常態開放最美的「澡堂展區」,讓人一睹日治時期建築美學;姚仁喜建築師設計的新北市美術館,於「2023台灣設計展」中驚鴻一瞥後,現在開放第1期戶外園區。
桃園青埔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
桃園有「千塘之鄉」美名,上千座埤塘除了灌溉功能,善加規畫後,也能成為民眾休憩好去處。座落於桃園青埔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簡稱兒美館)正巧位於青塘園生態公園畔,和高鐵軌道對面尚未完工的母館──桃園市立美術館,共同獲得「2021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卓越獎肯定。
先讓建築本身成為藝術,再做為美術館則更有說服力!兒美館新穎外型由今年甫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設計,白色建築體與母館形成對稱三角形,如同「山丘」的外觀與周圍環境連成一體,訪客能在地景之內探索建築,亦能在建築中體驗地景。山本理顯表示建築的形狀除了呼應設計概念,同時也在「創造建築空間量體」,透過建築師將量體尺度與關係做好妥善的設計與安排,參觀者便能有良好的動線及使用空間,亦塑造出自身的建築美感。
山本理顯自己也喜歡這斜坡。
山本理顯選擇白色做為兒美館主色系,因為白色是最具抽象性的顏色,搭配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引入自然採光,通透的建築體與純白牆面形成低干擾,且能彈性運用的純淨空間。面對池塘的斜坡面上,有3個凸出的白色方盒子,白色與方形不僅彰顯中性及抽象,同時也囊括建築設計上不可或缺的機能性、空間使用需求與便利性的整體考量。這種中性且抽象的特質,讓美術館在未來舉辦藝術活動上,有更大的可能性。
兒美館外觀呈現三角形。(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提供)
除了三角形、方形,兒美館外牆以「波浪形沖孔鋁板」裝飾,不僅可阻擋玻璃窗外過多的陽光、不影響從內往外看的視線,本身的線條造形及光影變化,亦是建築師考量的額外效果──天氣好時便能看到曲面光影的呈現與影子灑落一地的紋理。
館內指標出自山本理顯好友廣村正彰之手,他是2020年東京奧運的運動圖標設計師,這回巧妙替兒美館設計出懸浮於空中的圖像與文字,讓人抬頭一看便瞬間理解,不會有空間迷航的情形。
廣村正彰的懸浮指標。
身為全台第1間專為兒童打造的美術館,兒美館與一般美術館差別在哪?一般美術館為了要讓世界各國的國際大展都能布展,展廳四面設計主要為牆壁,並有溫濕度控制。兒美館主要對象為兒童美學的教育跟啟發,能讓室內與室外產生關係的「玻璃」,就成為兒美館重要的建築材料。山本理顯的作品中經常能見到「穿透性」的表現手法,玻璃除了增加空間開放感,也能將室外風景導入室內,在兒美館還有另一個功能──讓父母掌握孩童的狀態。
燈光線條替展廳增色不少。
即便沒有買票入館,民眾也能來後方綠意盎然的斜坡道走走。之字形白色線條搭配緩慢的傾斜角度,不費吹灰之力便能漫步而上,水平的移動方式在垂直空間裡達到某種平衡,享受悠閒散步的同時,也更能體會建築師對空間的用心營造。據說山本理顯自己也喜歡拿瓶飲料在這山丘上坐下來,慢慢欣賞埤塘豐富的自然景觀及夕陽西下的美景。
台東市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經過3年閉館整修,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簡稱史前館)於2023年5月中重新開放參觀。改造比重建難度還要高,在保留後現代主義大師麥可.葛瑞夫原始設計的外觀及立面下,陳哲生建築師導入流動的光、影、風等元素,除了讓館內各個小空間得以整合使用,整體動線也變得更加流暢、明亮開闊且綠意盎然。這次的建築景觀再造亦獲得「2023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特別獎肯定。
為創造更多綠意,建築師移除前方噴水池等人工造景及樓梯,改以天然草地形成的緩坡入館;中庭部分也將水泥石頭鋪面更換為有斜坡的「來電草皮」,不但適合親子野餐,小朋友還能自由打滾放電。
史前館中庭改為草皮呼應後方群山。
動線方面,清空入口大廳原有2座樓梯,讓出更多空間給團客集合,商店亦改為開放式,入館後視野大開;中庭右側長廊牆面改為落地窗,大片綠意映入館內;犧牲1個展示區,造就1座12米寬大樓梯,通往地下1樓的「臺灣史前史廳」,象徵通往地下考古意涵;將原本中央大廳四周的斜坡道拆除,引入上方自然天光;挑高20米的蛇紋岩大廳裡,僅放置可移動式座椅,讓逛累的訪客能沉澱休息、感受靜謐氛圍;拆除原本位於夾層的廁所,改設於主展區內,如廁變得容易;展場內以地毯顏色區分使用空間;本館正前方新增1座外部空橋,連接2個原本分開的特展室,替未來策展帶來更多彈性;特意將2樓後方最佳景觀區留給咖啡廳,並貼心架高地面,客人入坐後視野不會被窗框遮住,能盡情欣賞巨石草坪、後方大武山及射馬干山的壯闊風景。
史前館彩繪玻璃倒映在清空後的大廳。
原本許多獨立使用的封閉小空間,在此次改造中均打通串連,被遮蔽多年的圓窗也終於重見天日,不僅讓館內變得更明亮,且有「框景」效果。整修後在不少角落可看到藝術家以插畫方式,幽默展現自己對於此處的詮釋,尋找這些角落插畫成為訪客另類尋寶遊戲。
史前館將風景最好的視野留給咖啡廳。
台北信義 台北機廠轉型─國家鐵道博物館
專門負責台灣鐵路管理局車輛保養、維修與改裝的「台北機廠」,最初設立在台北城北門外,因業務量擴增、場地不敷使用,1935年遷至松山菸廠附近現址,2012年移到桃園富岡車輛基地後,現址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國定古蹟,展開一連串活化轉型,以分區修復、分期開放方式供民眾參觀。
「澡堂展區」是台北機廠內最美的建築。
目前常態開放的「澡堂展區」是園區內最美的一棟建築,外觀呈現圓弧形,彷彿迷你版的歐洲火車站,與機廠其他方形建築迥異。在十字形的建築平面上分為3個部分,中央是鋼桁架與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半圓弧形浴室,挑高超過9米的圓拱廊,利用廢棄鐵軌做成大跨距的半圓形屋架,為避免鐵軌圓拱彎曲後產生的外推力,兩側的連續拱廊以鋼筋混凝土,建構成如教堂扶壁般的結構以求穩固。帶有1930年代裝飾藝術風格的中央浴場造形簡約,屋頂可見2座通風器與6座天窗:通風器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推動扇葉轉動,毋須額外動力;天窗則劃分成6格,其中5格是透明玻璃採光,下方中間那1格是用來通風的百葉窗。內部2座圓形浴池,透過蒸汽管線將池水加熱,提供員工下班前洗去一身疲憊。
機廠澡堂利用廢鐵軌做成大跨距挑高圓拱。
澡堂兩側為對稱設計的更衣室,屋頂由6組以鋼骨焊接成三角形的芬克式桁架組成,比實心梁更節省材料。屋頂原為石棉瓦,雖質地輕薄、防水又隔熱,但根據研究石棉會導致肺癌,遂改以內部夾隔熱棉的鈦鋅板取代。兩邊的更衣室皆規畫有3個入口,以木製屏風遮蔽視線、保護穩私,目前已修復1座,置於東側入口處展示。
澡堂更衣室由三角形的芬克式桁架組成。
新北鶯歌 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簡稱新美館)位於大漢溪與鶯歌溪交匯處的河畔新生地,能遠眺雪山山脈與林口台地。這裡曾是鶯歌廢棄陶瓷堆放的河灘地,經過整地、填土成為如今占地13公頃的綠地與藝術園區,主建築以高高低低的金屬管子呼應河邊搖曳蘆葦,獲封「蘆葦叢中的現代美術館」。
新美館有「蘆葦叢中的現代美術館」之稱。
新美館的主建築包含美術館與藝術街坊(商店、書店、餐廳、創意市集等)兩部分,姚仁喜建築師利用斜坡地形,將建築物下方空間做為讓民眾可以自由進出的藝術街坊,從大樓梯上去的2樓開始,才是屬於需要購票參觀的展覽區。
除了代表蘆葦,新美館外觀這3000多根「鋁合金複合陶瓷管」還象徵鶯歌在地的陶瓷文化。陶瓷具有質輕、強度高、耐摩擦、耐高溫等特性,能賦予鋁合金更優越的性能。部分鋁管上,有不同方向的開孔設計,河邊容易起風,從下方經過時,便能聽到有如陶笛般演奏的聲音,是設計上的巧思。
新美館上、下呈現不同設計感。
相較於展場的方正規畫及金屬予人的冷冽感,建築師在1樓公共空間裡,以「杉木紋清水模」帶來反差的溫度感。清水模是現代建築常用手法,特色是讓牆面保持光滑的混凝土,也就是素顏狀態──表面不使用任何塗裝、也不貼上磁磚或石材。但建築師希望能模擬大漢溪河床中,被沖刷、風化後的石塊樣貌,因此施工團隊特地先以鋼刷加強杉木表面的紋路,使它們脫模後能呈現出更為明顯的紋理;在「模板對紋」上也嚴密控制,期望代表河水沖刷石塊力道的「45度向下線條」可以在不同區塊間維持連貫性;在斷面的60公分厚牆上,刻意以手工打石處理,展現粗糙質地。
嚴密控制「模板對紋」讓45度向下線條有連貫性。
燈光照明的部分,新美館以主建築為中心,漸進式向外發散,使用仿生蘆葦的景觀高燈提供步道照明、豆娘圖案的燈光投影,可吸引來訪兒童注意力,兼顧與環境對話及藝術氛圍營造。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