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週末.地方散步】朝聖台灣離島信仰(2-2)─坂里十三暝 擺暝夜未眠
「燒馬糧」儀式,據說是傳承長樂市鶴上鎮旒峰白眉村「白石境射鱔尊王」祖廟之焚燒馬草傳統。所有輦轎圍著燃燒的馬糧堆(內有馬草、五穀糧秣、元寶),不斷遶行祈福。(2019年攝影)
口述、攝影/陳逸宏 文字撰述/沈維巖
馬祖擺暝習俗源自閩東,在元宵節進行整夜的祭神活動。位於馬祖北竿島中段的坂里村原本的擺暝活動也是在元宵節當天,為了與鄰村錯開改為農曆元月十三舉行,而稱「坂里十三暝」,是馬祖四鄉五島保有最完整的擺暝。
「擺暝」(bā̤-màng;注音ㄅㄝˇㄇㄤˋ)是福州話,「擺」是陳列、擺放,「暝」即夜晚,就是在晚上擺設供品祭神的儀式。「擺暝」傳承福建閩東區域(福州長樂、連江),村境廟社祭祀神明的傳統習俗,廟社在正月挑一日整夜祭神之意。
整場元宵擺暝祭祀儀式中,貫穿全場的主角非「燈」莫屬,以「燈」祈求添「丁」。馬祖北竿各村境廟社元宵擺暝,都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日舉行,早年坂里也是在正月十五,但因中澳境白馬尊王廟是坂里與白沙兩村共同崇拜的廟社,每年擺暝兩村都要請白馬尊王的正香爐到各自廟社擺暝,兩村村民為請香爐而產生糾紛,坂里後來決議改期,白沙境平水尊王廟保持原來正月十五,坂里則提前為正月十三舉辦,才有了「坂里十三暝」。
「坂里大宅」是白馬尊王的擺暝「行宮」,牆上掛滿百子千孫風燈。(2019年攝影)
全馬祖最完整的擺暝活動
「坂里十三暝」的擺暝活動算是馬祖四鄉五島保有最完整的,十三暝整日有早上的擺筵、擺燭、下午神乩拜年、傍晚的請香迎神、遶境燒馬糧,還有深夜的送喜添花、辦喜酒以及半夜平安夜與唱唸請神簿等儀式。活動從白天的暖身到晚上,進入人神共樂狀態,那幾天可說是馬祖夜未眠。
祭儀大都在夜間舉行,白馬尊王出巡、燒馬糧、食福都是在晚上。白天則是去廟裡祈福,最後一天晚上龍角峰「祈夢」做結尾。「擺暝」過程精采之處就是在晚上進行,我非常著迷於那種畫面呈現出來的魔幻時刻,很夢幻。
傍晚時分,請香迎神隊伍蓄勢待發。(2019年攝影)
擺暝活動期間,我在坂里大宅附近的民宅看到擺得滿滿的供品,不只是廟宇,一般民宅內,都擺滿驚人的豐盛場面,感受到在地人對擺暝的重視和熱烈參與。遶境從坂里大宅出發,這邊不是白馬尊王真正的廟,只是臨時行宮,當地人把信仰的神寫在民宅上面。
坂里民家的擺筵、擺燭,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2019年攝影)
傍晚開始輦轎陸續出現在大宅,輦轎撞擊案頭,神明降旨。四周鞭炮炸完,煙霧瀰漫,彷彿人、神、鬼分不清楚,混沌一片的氛圍。擺暝時所有神明、宮廟輦轎全都出動,早年聽說還有阿兵哥會加入,跟民眾一起,晚上拿著火把,戰地時期島上一大半都是軍人,軍民一起參與。
入夜時分在「坂里大宅」前的輦轎,在漫漫煙霧、炮火煙硝中疾速旋轉,神祕氛圍十足。(2019年攝影)
遶境時看到的白馬尊王神像很大尊,在台灣看到的大士爺差不多兩、三米。馬來西亞的大士爺隨便一尊都高達兩層樓,福建這邊神像大是常態。神像雕刻對台灣來講,福州是朝聖之地。早年商富大賈從福州拎個神像頭回來,是當時的Fashion。商賈賺了錢,搭船去福州買一個福州師傅雕的神像頭帶回來,以前沒托運就用花布包著帶回來。神像的衣服、架子在台灣製作,但是神像頭較重要,要有高超的雕刻技巧。昔日曾有商賈拎著福州買回來的神像頭去霞海城隍廟,拜完就走沒多說什麼,留下一個包袱,裡面是個七爺的頭。現在霞海城隍廟有個號稱百年的七爺頭,傳說就是這樣來的。
白馬尊王神座。(2019年攝影)請香迎神隊伍與觀看的民眾零距離。(2019年攝影)
神轎大幅度擺動 撞擊案頭降神旨
顯示神威的神轎擺動幅度很大,拍攝時,它甩動的速度高於拍攝速度,透過攝影技巧在這樣的場合捕捉影像,讓它可以清楚,畫面中也看得出旗子還在晃。就像神轎出巡,要往哪裡或左右擺動,都是靠神的旨意,不是人們能操控,要有人來解讀神轎撞擊案頭旨意是什麼。
在台灣我也看過王爺來了,鸞生接駕講天語,但不像他們那麼頻繁。神轎進來就撞擊案頭,突然磕磕磕敲起來是家常便飯。然後降旨,大動作完畢之後,桌頭會說出一串文言文,告知現在神明指示了什麼。馬祖每個人都好愛跟神明聊天,或許在這邊生活條件清苦,地理環境偏遠,生活在這裡完全是靠天吃飯,進而產生這些人神契合的儀式。
在馬祖,人跟人的關係密切到唇齒相依,十分緊密。有一天大家都在忙,我想再去跑幾個點,請村民弄台車給我們跑採訪。結果那3天我拿到3台不同的車。對他們來講,資源有限,彼此東西互相借用,彷彿公器。如果不互相幫忙,大家都沒得混,資源匱乏的環境,確實過得不容易,人與人、人與神的相互關係也就更加緊扣密合。
扛乩文化據說源於馬祖北竿玉封蕭王府,扛乩儀式由信徒請神降至輦轎,向祂詢問事宜求解答。儀式由「桌頭」負責對神輿在供桌寫的字與畫圖加以解讀;「乩將」(或稱轎腳)則負責抬神輿並輔助示意。(2019年攝影)
最後高潮 燒馬糧 送喜添花
白馬尊王本尊我覺得長得很像鄭成功。以前聽過:台南有很多鄭成功史蹟,像是延平郡王祠。清朝時不能講鄭成功,他是明朝遺民,直接拜鄭府千歲可能引起官方關切,百姓們用轉換方式,台語裡鄭府跟池府音接近,人們拜池府王爺當作追念鄭成功。眾多王爺廟裡,拜池府千歲的很多,不管三府王爺或五府王爺,裡面一定會有池府王爺。一種轉移的隱喻,萬一被關切了,就說是在拜池王爺。類似這種邏輯,讓我很好奇,馬祖長得很像鄭成功的白馬尊王,是不是也有相關的意義存在。
遶境回來,一般廟會裡只有燒金紙,這裡有「燒馬糧」習俗,圍著磚圈燃燒著糧草、金紙,還會撒米,這是坂里十三暝活動的最後高潮。相傳燒馬糧是為了燒馬草給代天巡狩白馬尊王的坐騎。壓軸還有一個當地特別的習俗──「送喜添花」,辦喜事的新婚者可以先向廟方申請,擺暝活動結束時,陣頭前往辦喜事者家中送燈,表達祝福,為擺暝活動劃下句點。
「送喜添花」是坂里十三暝另一個壓軸的特別儀式。簡單地說,就是送「百子千孫」風燈到有喜事的人家去添增喜氣、添熱鬧。(2019年攝影)「添花」小插曲,我第1個衝進新房攝影,乍見略為「成熟」的「新娘」端坐床旁,心中OS:「馬祖人是否比較晚婚?」突然新娘開口道:「新娘是我女兒啦,她是空姐,今天有班要飛,所以我來代替一下啦……」(2019年攝影)
小辭典
◆鸞生
道教廟宇神職人員,負責傳達神明旨意,神明附身時稱「扶乩」。
◆桌頭
在神桌旁解說神明旨意的翻譯官,人神間的通譯。桌頭不是乩童。台語俗諺:「一個童乩,一個桌頭」,比喻兩人一搭一唱。
◆龍角峰祈夢
有百年歷史的芹壁半山龍角峰「祈夢」,是北竿眾多廟宇文化中與眾不同的特殊儀式。福州石竹山主事祈夢的神祇──何氏九仙君,會飛渡到芹壁的伍位靈公廟,以賜夢方式為信眾指點迷津。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