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自由副刊.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得獎作品輯.10之5】 蔡其祥/父親的粿花開了
◎蔡其祥
圖◎王孟婷
圖◎王孟婷
.
◎蔡其祥
怎能忘記那天的花開?
大灶內的木柴噼噼啪啪地燒,火光通明,鍋中的水還在夢境漫遊,清清冷冷,蒸籠裡的發粿麵糊隨著飄盪在夢的邊緣,不知何時甦醒。冷與熱,明與暗,以不同的節奏烘托我斑駁複雜的情緒。蒸氣逐漸冒出,熱騰騰的氤氳亦虛亦實,在有限的廚房內勾勒世間無盡的悲歡。
老師傅在灶前沉默靜心,我在一旁屏息納言,但心中的波濤依然暗湧。父親很喜歡吃老師傅做的發粿,那曾是祖母最愛的點心,輕輕淺淺的滋味遺留在血脈裡,催生出綿長的思念。
平日家裡少有機會吃到老師傅做的發粿,母親攬下所有的粿,甜粿、鹹粿、菜頭粿、發粿,她用自己的勤快滿足我們的飢渴和饞嘴。蒸氣在廚房四處遊蕩,像白色的幽魂,即使母親用上最大的熱情,發粿總是發得不太好。甜中帶酸澀,乾裡夾溼黏,我嚼幾口就不吃了。父親知曉母親用倔強的性情做發酵菌種,炊出這般生活的滋味,他始終默默吃著。
今日我請老師傅為父親做發粿,一個特別大的發粿。母親難得應許,她說你阿爸歡喜就好。
老師傅特地用石磨把糯米和小麥磨碾成米粉和麵粉,捨棄現成的粿粉,從頭開始做粿,願阿爸下輩子能重新好好來過。蒸熟的地瓜塊稍微放涼,加入砂糖、米粉、麵粉,用手搓揉成泥,金黃色的地瓜泥猶如陽光的歎息,又暖又香,接著加入養好的麵麴再攪拌成糰。麵麴是老師傅按祖傳祕方自製白麴來發酵,賦予麵糰活潑又踏實的有機形態。
靜候麵糰發酵好,撒上些許染紅的米,最後放進竹蒸籠炊熟。
依照鄉俗喪禮過後,將切片的發粿和紅圓分贈給至親,以甜食感謝和慰藉他們深情送別的悲傷。
蒸發粿以炷香計時,只見老師傅一支接著一支點燃,遲不掀蓋。我深知一定是父親有遺憾,有懊悔,有不捨,所以發粿遲遲不肯發。老師傅喃喃自語,走吧,那條路上沒有顛簸沒有踉蹌;去呀,去極樂世界尋一方淨土。
語調悽悽,聽得我淚流成河。
掀蓋那一瞬間,發粿突出隆起的表面顯得意氣勃發,表皮不規則的裂痕如怒放的花瓣,芬芳四溢。蒸前撒的紅米讓發粿如點染了胭脂,黃裡透紅,像一朵歡慶的花,煞是迷人。老師傅輕聲地說,開花啦!粿花會保佑後代子孫發財、添丁、做大官。
粿花香鑽進我的體內,與記憶發生碰撞,憶起小時候父親帶我到老師傅的店,買幾片發粿乾解饞,他眼裡有光,臉上的笑容悄然綻放。此刻,我彷彿又看見父親幸福的模樣。
發粿開花,人間聚散,父親已悄悄走遠。
如果思念有味道,肯定是發粿花開的溫馨,散發讓人牽掛的微醺清甜。希望這抹氣息能跟著風穿越時空,吹到父親那邊。●
【評審意見】
感傷與祝福
◎李時雍
灶前的蒸氣,菌種麵糰發酵如舌尖現起的記憶,作者的敘寫細節內斂,在飲食日常間色香味俱,實則卻為寫出屬於家人生命悼念的儀式,而感傷與祝福俱在。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