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2024年世界人權日 李遠:藝術作品是保存人權受難故事最好的方式
文化部長李遠昨日出席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年世界人權日典禮,並在會中致詞。(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於昨(7)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白鴿廣場舉辦「2024年世界人權日典禮」,總統賴清德、文化部長李遠、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洪世芳、政治受難者前輩陳顯宗、政治受難者及家屬約120人皆出席。文化部長李遠特別頒發文物捐贈感謝狀,向致力保存人權史料的捐贈者致意,表彰他們對豐富國家館藏及見證歷史的重要貢獻。
政治受難者前輩陳顯宗在會中致詞。(記者廖振輝攝)
李遠致詞時表示,從台灣奪得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到近年台灣各行各業屢屢在世界獲得矚目,台灣走到如今的亮麗、民主、自由的時代,是所有受難者前輩忍受很長一段威權統治、失去自由甚至生命所換來的,「許多前輩年齡跟我一樣,表示他們在唸初中時就受難」。
2024年世界人權日典禮昨日於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舉行,政治受難者前輩們在會中演唱經典民謠歌曲。(記者廖振輝攝)
李遠說明,文化部除了持續努力《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加速立法通過、中正紀念堂的轉型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加速搜集,並且透過各種方式,將這段漫長歷史中傷痛的故事,透過各種方式傳播出去,不管是近日許多白色恐怖相關的電影、文學作品等,「藝術作品是將這些故事永久保存下來,並且讓一代代人看見最好的方式」。李遠也向所有受難者及家屬致敬,「台灣走到今天,是大家的努力,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此次出席的文物捐贈者計有政治受難者前輩周順吉;政治受難者家屬呂錦芬、洪雪文、洪雪華、劉美蜺、吳碩庭、蔡宜君、魏新奇、魏筠;以及田秋堇、李勝雄、劉明憲等12人。
人權館表示,做為人權與歷史教育的基地,在世界人權日前夕以自由歌聲向受難者致敬,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人權館景美園區即日起亦邀集具有相同人權理念之相關組織、團體、出版社、文史工作者等,舉辦人權市集,並搭配人權藝術生活節精采的表演藝術節目,與民眾互動,期待能讓更多民眾接近及認識台灣在地歷史,帶動社會省思及公共對話,守護全民共同的民主與人權價值。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