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李昀陽鋼琴獨奏會 攜手舞者探索生死議題
旅法鋼琴家李昀陽將以《死之舞》為題,在北、高舉辦獨奏會。(尼可樂表演藝術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古典大師李斯特為鋼琴與管弦樂所作的《死之舞》(Totentanz,1849),展現死亡的無情以及對生命終局的深刻思索,被譽為浪漫主義音樂巔峰之作。旅法鋼琴家李昀陽將以《死之舞》為核心概念,在全新的鋼琴獨奏會裡,與舞者跨界合作,透過音樂與舞蹈,描繪生命的光輝與逝去的優雅。
李昀陽出生於台中市,17歲考入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舞蹈學院,主修鋼琴,畢業後旅居法國至今,除演出之外,也在學校任教。音樂會主辦尼可樂表演藝術說明,此次李昀陽鋼琴獨奏會,不僅是一場音樂盛宴,尤其在充滿不確定性與動盪的當代社會中,李昀陽希望用音樂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因此,在選曲方面,將帶領聽眾穿越生死之間的界線。
其中,拉威爾的《夜之加斯巴》如夢似幻,描繪人類心靈深處的迷惘與渴望;李斯特改編貝多芬的《第7交響曲》第2樂章以莊嚴的旋律和緩慢的節奏,流露出如同送葬進行曲般的沉思與哀悼之情;李斯特改編聖桑的《死亡之舞》,描繪死神引領靈魂跳舞的驚悚與魅惑,呈現生死之間的奇異對比;蕭邦的《第2號鋼琴奏鳴曲》融合悲傷的葬禮進行曲與激情的快板,展現生命的複雜性;拉威爾的《為已逝公主的帕望舞曲》如同一曲優雅的頌歌;而李斯特的《死之舞》,則是將生命的最後一舞演繹得淋漓盡致。
1月15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2月7日在高雄衛武營表演廳演出,詳詢Opentix。
網友回應